房前屋后种艾草,闲置地上建屏障。7月30日开始,佛山市南海区在全区289个村(社区)全面推广种植艾草,第一阶段将种植200亩,探索利用艾草种植等“驱蚊式”绿化,优化蚊媒防控长效机制。

本次种植行动重点引导在村民房前屋后、闲置地、市政公园、物业小区等场所种植,并要求加强种后管护,定期修剪促进挥发,切实发挥驱蚊作用。年内也将全面推广种植,扩展种植面积,将艾草种植与绿美乡村建设、热敏灸全产业链发展规划以及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长效机制相结合一体推进。

门前屋后种艾草,南海探索村居防蚊长效机制

在狮山,2500平方米的闲置地用于种植红脚艾。 狮山供图

如今,南海首批种植的农村社区已累计种植20多亩,房前屋后、屋顶平台、“四小园”等闲置空间正变身“驱蚊阵地”。在狮山,绿美乡村片区联合党委发挥红脚艾选育基地种植优势,组织力量集中清理长期闲置地块,整理出约2500平方米的土地用于种植红脚艾,构筑“天然驱蚊屏障”。在大沥,党员、志愿者将“爱心菜园”种植的艾草制作成实用的驱蚊艾草薄荷膏,在协助困难户清理积水时同步发放,实现防控帮扶双推进。西樵准备1500盆艾苗分发给各村居种植;九江镇上东社区已落实艾草种植点约480平方米,预计8月1日开展种植;桂城已种植820平方米艾草。其他镇街也在迅速选取土地、采购艾苗中,将全面铺开种植。

门前屋后种艾草,南海探索村居防蚊长效机制

在桂城,部分小区在闲置地上种植红脚艾。南宣供图

随着爱国卫生统一行动的深入推进,南海的桥下空间也悄然变成天然“驱蚊站”。在大冲跨线桥、雅瑶立交和联滘跨线桥三个试点桥下空间,南海区交通运输局已开展了首期红脚艾种植工作,完成栽种红脚艾约10000株,种植面积达1800平方米。后续还将根据试点成效,逐步在全区其他桥下空间推广红脚艾种植。

南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科学规划种植区域、强化后期维护管理,艾草种植将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健康生活空间的重要举措,为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采写:南方+记者 肖莎莎

通讯员 南宣

【作者】 肖莎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