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网报道,联合国大会那间圆形会议厅里,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突然定格——185票赞成,1票反对。没人想到,在关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决议上,会出现如此悬殊的投票结果。更没人料到,这场投票会成为撬动全球治理格局的支点,而中国正站在这个支点的另一端,悄悄埋下一颗新的种子——一个总部拟设在上海的国际组织,正呼之欲出。

185比1,还没等美国退出联合国,中国干了一件大事!中方创新国际组织,总部拟建在上海

石破茂(资料图)

要理解这场185:1的投票背后藏着什么,得先看看美国这些年在国际组织里的“迷惑操作”。就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说,简直成了美国展示“霸权任性”的舞台。1984年说退就退,2003年又溜达回来,2018年再度拍屁股走人,2023年短暂回归后,又嚷嚷着2026年底要第三次退出。每次的理由都冠冕堂皇——“不符合美国利益”。说白了,就是国际组织得顺着它的意思来,但凡涉及到社会文化平等、可持续发展这些和资本扩张不太对付的议题,它就撂挑子。

反观中国,这些年一直踏踏实实做着事。单说2025年,就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捐了1亿美元,专门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一进一退之间,谁在真心维护多边体系,谁在把国际组织当自家工具,明眼人都看得明白。

美国的“单边戏码”可不止在国际组织里上演,经济领域的操作更是让人咋舌。特朗普政府搞出个“囚徒困境”式的压迫套路,定了个2025年8月1日的关税生效大限,逼着日本、欧盟这些盟友低头。日本没办法,接受了15%的关税,还承诺要投资5000亿美元;欧盟更惨,不仅同样被征15%的关税,还得掏6000亿美元投资,再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

技术领域的封锁更是变本加厉。美国发布了个《人工智能蓝图》,一边把盟友的技术绑得死死的,一边对中国搞高端芯片禁运,想牢牢攥住AI领域的“技术霸权”。可事与愿违,中国生成式AI模型注册量半年就涨了40%,自主研发的“悟道”“紫太初”这些模型,性能都快赶上国际一流水平了。

面对美国这通操作造成的全球治理乱局,中国没闲着,开始琢磨破局的法子。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方抛出了个“大动作”——要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也就是WAICO。这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冲着解决全球治理赤字去的。

185比1,还没等美国退出联合国,中国干了一件大事!中方创新国际组织,总部拟建在上海

冯德莱恩(资料图)

把总部放上海,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上海的区位优势太明显了,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浦东国际机场是全球货运枢纽,洋山港是世界第一大港,物流这块没话说;陆家嘴金融城又能聚集资本。而且上海的AI产业生态在全国都是领先的,2024年AI核心产业规模就突破5000亿元了,商汤、依图这些领军企业都在这儿,复旦、交大每年还能送出3万多名AI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上海在国际治理方面有经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中心等13个国际机构都在这儿落了户,搞“制度型开放”有先天优势。

再回到联合国大会那个185:1的投票结果,这可不仅仅是个数字那么简单,更像是全球对两种治理理念的一次“公投”。美国搞的“孤狼式”外交,早就没了以前“一呼百应”的风光,现在都快成“一呼百斥”了。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决议投票时,连欧盟、日本这些传统盟友都投了赞成票,可见他们对“美国优先”那套也忍够了。欧盟因为被迫接受15%的关税,经济都衰退了0.5个百分点;日本在芯片出口管制上,完全成了美国的技术附庸。更过分的是,美国还欠着联合国10亿美元会费,却还想用安理会否决权拦着决议通过,这种“既当裁判又赖账”的行为,谁看了不骂一句。

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两种治理模式的较量。美国想搞“技术联盟+出口管制”那套排他的东西,弄个“民主国家AI供应链”,把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中国则想搞“开源开放+能力建设”这种包容的框架,让大家一起商量着定技术标准。这两种模式一对比就很清楚:美国卖给中东国家的AI芯片,还强制把频率锁到70%;中国却给沙特开放了“北斗+AI”农业监测系统的完整技术架构。国际社会心里都有数,跟着美国,可能就成了“技术附庸”;搞多边合作,才能实现“平等发展”,这就是为啥185个国家投赞成票。

当然,WAICO要真正落地,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不少坎要过。首先是技术主权的问题,有些国家对数据跨境流动、算法知识产权这些事儿还有顾虑,欧盟就提出“数字主权”原则,正和中方商量呢。其次是美国肯定会捣乱,特朗普政府已经启动了“盟友AI保护计划”,还威胁要对加入WAICO的国家搞技术制裁。最后是治理机制得创新,怎么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别又变成像现有国际组织那样被西方主导,这对中方的制度设计能力可是个大考验。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倡议成立WAICO,标志着咱们从“国际规则接受者”变成了“全球治理构建者”。这不是要把现有的体系推翻重来,而是通过增加新的东西来弥补治理上的不足。就像金砖新开发银行,也没取代世界银行,但在基础设施融资这块,开创了“发展中国家主导”的新模式。以后大家看全球治理的变化,上海这个总部就是个好窗口。等黄浦江畔的AI合作组织和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遥相呼应,这两种治理理念的碰撞和共存,说不定就能重塑21世纪的国际秩序。

185比1,还没等美国退出联合国,中国干了一件大事!中方创新国际组织,总部拟建在上海

特朗普(资料图)

在现在单边主义让世界越来越分裂的时候,WAICO的意义早就超出了技术合作本身。它让人们看到,人类不一定非得走“霸权更迭”的老路,通过制度创新,完全可以搞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美国还在为“退群”和“组群”纠结的时候,中国已经在用实际行动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个问题了。答案不是“美国优先”的零和博弈,而是“天下为公”的美美与共。这大概就是185比1背后最值得琢磨的地方。

从美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进三出”,到AI领域185:1的投票结果,美国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界“霸权要凉了”。而中国在上海种下的这颗多边主义的种子,正慢慢长成全球治理的新标杆。当技术封锁和关税大棒还在制造混乱,当185个国家的共同选择汇聚成一股力量,历史总会证明,只有跳出零和博弈,拥抱合作,才能给全人类的文明点亮一盏明灯。上海这座见证了太多变革的城市,又一次站在了改写历史的起点上,这次不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而是作为共建者,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