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初的斯德哥尔摩会谈上,美方代表仍在挥舞关税与技术封锁的大棒,中方却始终从容应对。会谈刚落幕,美国财长贝森特就松了口,坦言“关税、制裁对中国不太管用了”,还暂缓了12项对华制裁。可谁能想到,不到24小时,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的H20芯片就爆出可能藏有后门的消息,国家网信办连夜约谈,人民日报直接发文质问,剧情反转比好莱坞大片还刺激。
芯片(资料图)
一、会谈落幕:平静下的暗流
这场会谈表面是双方各退一步的缓和。美方放行英伟达H20芯片对华出口,中方也未在稀土管制上紧逼。贝森特一改之前的嚣张,承认“中国不好惹”。
但这实则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美方想用这款“阉割版”芯片换好处——既以低性能产品延缓中国自研进度,又怕英伟达失去中国市场。2024年英伟达在华收入达171亿美元,占全球两成多。他们还惦记着中国稀土,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企业正被稀土管制搞得焦头烂额,本土开采和从缅甸获取都难解燃眉之急。
中方早有准备。你搞技术封锁,我就自主研发,华为昇腾910B、寒武纪590等国产芯片已在字节、腾讯机房运行;你在贸易上卡脖子,我就用稀土反制,让美国企业向政府求情。这些年被卡脖子惯了,早练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本事。
美财长(资料图)
二、24小时反转:芯片里的“暗门”
7月31日,国家网信办突然约谈英伟达,原因是其卖给中国的H20芯片可能存在后门风险。
H20是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残次品”,算力比H100差很多,只能应付小AI模型,无法支撑万亿级大模型训练。美国政府4月刚撤销出口许可,会谈后又赶紧放行,显然是把它当筹码。英伟达CEO黄仁勋前段时间访华还说“马上发货”,现在看来高兴得太早。
问题关键在安全隐患。美国议员称出口中国的先进芯片必须装“追踪定位”功能,人工智能专家也爆料,英伟达“远程关闭”芯片技术已成熟。若H20真有后门,用它构建的AI大模型数据会泄露,关系紧张时芯片被远程关闭,多少企业得停摆?
国家网信办约谈有充分法律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条条适用,就是要告诉英伟达:想在中国做生意,就得守规矩,安全问题说不清楚,就别想进市场。
特朗普(资料图)
三、各方角力: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英伟达被约谈后连夜喊冤,称芯片没有后门,不会让人远程控制。这话有几分道理,毕竟企业若被坐实搞小动作,全球市场都会丢。但美国政府的心思谁不知道?之前监听欧洲政要、在通讯设备留后门的事还没过去,在芯片上故技重施也有可能。
黄仁勋最尴尬。一边是中国市场的巨大诱惑,2024年171亿美元营收摆在那,H20卖不出去,二季度就得损失8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季度的净利润;另一边是美国政府的紧箍咒,议员们天天喊“不能让中国拿到先进技术”,芯片性能高了低了都不行。
人民日报发声分量极重,“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不仅是质问企业,更是提醒所有在华外企:安全是底线。之前美国总拿“安全审查”打压中国企业,现在中国用同样标准要求他们,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美国内部也乱成一锅粥。商务部说H20可卖,议员们就骂“再慢的芯片也是威胁”;企业怨声载道,美国商务部和安全局堆了几千份出口申请没人管。中美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肖恩·斯坦表示,许可证拖得越久,美国丢的市场份额就越多。
特朗普(资料图)
四、技术博弈:谁能笑到最后
这场风波是中美技术博弈的缩影。美国总想靠技术霸权卡脖子,却忘了中国擅长在封锁中突破。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GPU市场,英伟达份额降至70%,华为昇腾等国产芯片占比升到28%。黄仁勋自己都说“出口限制逼出了中国创新”,华为昇腾910B订单排到明年,寒武纪、沐曦也在加速追赶,中国市场可能很快就不需要美国芯片了。
美国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想靠H20赚钱又牵制中国,结果因安全隐患引火烧身。现在不光中国对其芯片严防死守,其他国家估计也会掂量,买美国高科技产品是不是得留个心眼?
中国借约谈英伟达,既守住安全底线,又给本土芯片产业争取时间。趁H20被审查,国内企业可多采购国产芯片,形成“市场-研发-迭代”的良性循环。等美国反应过来,可能会发现中国市场早已没他们的位置。
技术竞争拼的是硬实力。美国总耍小聪明,中国则脚踏实地搞自主研发。人民日报的发问,不仅是问英伟达,也是问所有想在技术领域搞霸权的国家:想合作可以,但别耍花样,否则只能被市场抛弃。
这场风波还没结束,但方向已明确。谁掌握核心技术、守住安全底线,谁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站稳脚跟。咱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