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7日报道 俄罗斯军事观察网发表题为《安东·古边科——以撞击战术闻名的飞行员》的文章,作者为谢尔盖·尤费列夫。全文摘编如下:

1937年夏,日本入侵中国,远东战火重燃。战斗始于1937年7月,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苏联向中国伸出援手,向华派出军事专家,其中包括飞行员。1938年3月,安东·古边科抵达中国,成为驻扎南昌的苏联志愿航空队的飞行员。

他在中国的蓝天上取得数次空战胜利,其中最著名的是1938年5月31日的一次撞击战。此役给日本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称他为“苏联的神风特攻队员”。国际媒体也报道了这次成功的飞机冲撞攻击:日本是心怀恐惧与担忧,德国充满愤怒,英国给予积极评价,加拿大媒体更是欢欣鼓舞。

天生的飞行员

安东·古边科于1908年2月12日出生在顿涅茨克州沃尔诺瓦哈区奇切里诺村的一户乌克兰族普通农民家庭。20世纪20年代初,他到马里乌波尔投奔兄长,在那里读完七年制中学以及工厂的学徒学校。

古边科一边过着普通苏联工人的寻常日子,一边不忘积极探索人生定位。他当过火车站工人,也在亚速海航运公司的轮船上干过活。后来,他来到高加索的黑海沿岸地区,当了6个月的海豚捕猎者。那时的他向往旅行和新的体验。他回到马里乌波尔,又做了半年的助理钳工,直到被报纸的飞行学校招生简章所吸引。

他萌发了当飞行员的强烈意愿。他向区团委申请,希望派他去飞行学校进修。1927年5月,他来到列宁格勒,考入列宁格勒军事航空理论学校。1928年完成学业后,他紧接着考入卡恰第一军事飞行学校,在1929年顺利毕业。

正如空军少将斯特凡诺夫斯基所说,课程对古边科来说并不轻松,但他目标明确,追求上进,常常超前学习,始终渴望飞行。古边科精通理论,飞行技艺精湛,他在苏联空军中的职业生涯因而一帆风顺。斯特凡诺夫斯基认为,古边科是天生的飞行员。他在飞机上从不会感到疲惫,这也再次证明了他对自己职业的热爱。

斯特凡诺夫斯基娓娓道来的求学片段最能体现古边科的特质与抱负。古边科在大雨后驾机降落,飞机停不下来,冲出跑道,轮子陷进泥坑里,机身随后倒地翻转。这次意外对飞行员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但他只是受了点惊吓。机场人员跑到飞机旁,发现他头朝下挂在降落伞背带上。处于这种境地的人通常会骂脏话,但他只是平静地问道:“下次飞行不会被取消吧?”

获得“撞机”战术灵感

从飞行学校毕业后,古边科被派往远东服役,在那里,他逐渐积累了经验与技能,从初级飞行员起步,接着是高级飞行员,而后成为军官。1934年,他担任莫斯科军区第116歼击航空兵大队的飞行支队长。一段时间后,他成为航空旅的飞行技术教官,并直接参与了新飞机的试飞。

1935年夏,古边科被任命为对苏联新战机伊-16进行部队测试的首席飞行员。在这款新式战斗机的最后测试阶段,他完成了一次测试战斗机极限载荷的飞行。测试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半月完成。因成功完成新战斗机的测试任务,他在1936年5月被授予列宁勋章。这位未来的苏联英雄一共参与过12种型号的苏联新飞机的试飞。

他不是单纯试飞新战机,还提出多项旨在提升战机性能的合理化建议,均被设计师所采纳。领导层对他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为新时代飞行员。此时他已累计完成2146次高难度飞行任务,驾驶各类机型的总飞行时长达到884小时,其间成功着陆2138次,从未发生过事故或机械损毁。同时,古边科还是经验丰富的跳伞教练,完成了77次跳伞(含23次试验性跳伞及两次夜间跳伞)。

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古边科曾经目睹过一起航空事故:年轻飞行员在起飞时没注意到前方的飞机,导致螺旋桨削断了前机的尾部。肇事飞机完好无损,而被撞飞机损毁严重,若在空中遭遇此劫必将坠毁。这一场景令古边科萌生如下想法:将类似“特技”运用于空战,作为对抗敌机的终极手段。

用“特技”击落敌机

1938年3月13日,古边科大尉随苏联飞行员小组被派往正在跟日本交战的中国。苏联派出的都是最精锐的飞行员。古边科被编入布拉戈维申斯基中校指挥的驻扎南昌的苏联志愿航空队。苏军志愿者的任务除了对日作战外,还需协助培养中国的航空人才,为此在中国境内开设了多所飞行训练学校。

古边科的人生掀开新篇章——参与实战。在中国作战的5个月(1938年3月至8月)里,他一共击落了7架敌机。在4月29日的汉口空战中,他成功营救了战友克拉夫琴科上尉。他发现日机正在追击战友的飞机,虽然自己的弹药已耗尽,但他仍然挺身相救。他追上敌机,通过机动佯攻逼退对方,并护送受损的战友飞机直至迫降成功。6月26日,当古边科的伊-15比斯战机被击中,不得不跳伞逃生时,克拉夫琴科同样为他提供了空中掩护。

最著名的交战发生在那年5月31日上午10时,古边科驾驶伊-16随队拦截由18架日军轰炸机及36架护航战机组成的大型编队。面对日本向汉口发动的大规模空袭,所有中苏飞行员都参与了反击。空战直接在紧邻城市的上空打响。

战争接近尾声,古边科已耗尽弹药,但他突然发现了一架掉队的A5M2型日机,便试图迫使对方降落在中方机场。他驾机贴近敌机,多次示意对方迫降,但日机仍加速逃离。他贴近敌机试图用手势命令其降落,但日机飞行员突然左翼横滚加速企图摆脱。他迅速追上敌机,再次发出迫降要求。很可能此刻日军飞行员已发现古边科弹尽粮绝,所以对他的警告置若罔闻,调转航向飞离。

就在此刻,古边科决意以撞击方式来击落敌机。他无限贴近日机,以螺旋桨猛击敌机左翼副翼,令A5M2失控坠地。这一战果获得中国军方高层的确认。古边科驾驶的伊-16没有受到严重损伤,最终安全降落在机场。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在中国被广泛报道。

破格晋升上校

1938年3月至8月在华期间,古边科驾驶伊-15比斯和伊-16战斗机执行了50余次战斗飞行任务,累计战斗飞行时长60小时。他一共参与了8次空战,击落了7架日本飞机。返回苏联后,古边科被破格授予军衔,直接晋升为上校。

获得新军衔后,他开始准备报考空军学院,但在临考前被紧急召回,于1938年8月8日由空军总局派往白俄罗斯特别军区,担任军区航空兵副指挥官。

1939年2月,因在中国与日军作战时表现英勇无畏,他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这位风华正茂的苏联王牌飞行员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他却在同年3月31日的飞行射击训练中不幸罹难。他最初被安葬在斯摩棱斯克的波兰公墓中,1971年,其遗体被迁葬至斯摩棱斯克要塞城墙边上的英雄纪念公园内。(编译/童师群)

安东·古边科:汉口空战中的苏联雄鹰

安东·古边科(俄罗斯军事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