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国家标准旨在防御与减轻突发灾害事件影响,科学合理地配置个人、家庭应急救助用品,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支持遇险者尽快脱险。此次修订在四方面进行了提升。
一是分类配置不同受灾场景所需的应急物品。根据火灾、洪涝灾害、地震地质灾害3种典型受灾场景,充分考虑应急包容量和生产成本,将应急包分为基础型和扩充型两种。基础应急包主要包括多功能手电筒、高频口哨、急救毯、应急逃生绳等38项应急物品,以满足受灾人员紧急情况下的基本生存需求。扩充应急包分为洪涝灾害应急包、火灾应急包和地震地质灾害应急包。比如,洪涝灾害应急包扩充配置了雨衣、荧光棒、漂浮救生绳等应急物品。
二是进一步严格应急包的质量要求。应急包体作为应急物品的载体,对内部的应急物品起保护作用,标准提出了耐磨、耐腐蚀、防静电、抗撕裂、防水、抗跌落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三是提升配置的应急物品质量水平。应急物品应用场景复杂,常常伴随高温、高湿、大风等特殊环境,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标准在规定应急物品应满足其产品标准要求基础上,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技术要求。
四是新增家用防灾应急包智能化功能建议。提出可增加定位、报警、环境监测等功能,以提高应急包的实用性;提出二维码设置建议,使用者可通过扫码获取应急知识、逃生路线、应急物品使用教程等,提高应急包的使用便捷性。
内容来源:北京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