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新规”背后:三分之二的打工人交不满五险一金 1亿退休人员1年医疗费用超1万亿

资料图

本文综合澎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央广网、中国经营报、中国经济时报、第一财经等

近期,最高法明确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均无效,在当前企业经营压力比较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普遍不太高的背景下,这个话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综合来看,此次国家重申社保红线,与当前部分企业规避缴纳社保、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低、居民医保参保人数逐年降低、医保基金支出压力增大等不无关系。即将于9月1日起落地的“社保新规”,其核心就是把原来漏水的社保池子重新补牢、再扩大水源,确保养老金和医保基金能继续“有水放”。

1

三分之二的打工人交不满五险一金

许多打工人说的“五险一金”其实是更高标准的社保缴纳方式。一般而言,五险指的是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加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社保新规”背后:三分之二的打工人交不满五险一金 1亿退休人员1年医疗费用超1万亿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1亿人、2.44亿人、2.97亿人,同比分别增加442万人、256万人、271万人。

以参保人数最低的失业保险人数来看,全国73439万就业人员中,交齐五险一金的人数最多为2.46亿人,约占就业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对比各险种的缴纳人数差异可以看出,以“五险”为标准来看,很多企业的社保是缴不齐的,包括类目不全、金额不足、企业与职工协商不缴等情况。

这一方面和劳务关系有关,如临时工、协议工等劳务关系,企业可以规避或不主动缴纳社保。另一方面也和不同从业人员对社保的需求有关,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和数字平台就业人员,在非强制情况下,他们缴纳社保的意愿可能没有这么高。

2

2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仅33%

在社保缴纳上,灵活就业人员存在非强制性,是较好观察缴纳意愿和负担的对象。根据人社部的统计,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4亿人左右,而这一庞大群体的参保问题一直较为突出。

目前,我国制度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定总缴费率为28%,其中,企业缴费为20%左右,个人缴费为8%。对于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为20%,完全由个人承担。

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24年底,我国灵活就业等其他人员的参保人数为6615.91万人。这意味着,我国2亿灵活就业人员实际参保率约为33%。

由于灵活就业者缴纳社保需要个人承担全部,由于收入不稳定,压力普遍较大,而且全国各地的社会平均工资年年都在涨,相对应的社保最低缴费基数也在年年提高,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或多或少都有一定压力,以至于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萌生停缴、退保念头。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2023年2月,“能不能不缴纳社保”“退保”等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在类似的话题下,咨询“社保缴纳多少年就可不缴”“如何退保”的网友不在少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提交的提案中指出,灵活就业人员需个人承担100%社保费用(企业职工仅需承担个人部分),且缴费基数连年上涨。以养老保险为例,灵活就业者缴纳的费用中仅40%进入个人账户,60%划入统筹基金,断缴后仅能退还个人部分,这种模式对收入不稳定的群体无异于“雪上加霜”。另外,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要求灵活就业者按年度申报缴费档位,但该群体收入波动性大。而且,灵活就业者普遍只能参与养老和医疗保险,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在多数地区仍受限。

针对上述情况,李东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下调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统筹基金缴费费率,减轻缴费负担。建议通过下调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统筹基金缴费费率,降低社保缴纳比例,在不影响其社保待遇的前提下,减少社保缴纳压力。二是建立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纳动态调整机制,提供月度变更缴费档次的机会。三是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工伤、失业等部分险种的社保参保限制,统一全国参保条件和标准。

3

放弃医保的人越来越多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五年减少7687万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医保”)构成。从2019年开始,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就开始逐年下降。

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同比分别减少0.3%、0.8%、0.8%和2.5%。截至2024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4713.73万人,相较2019年的10.24亿参保人数,五年时间已减少7687万人。

去年3月,央广网记者在河北、安徽、河南等多个村庄走访发现,多数未参保村民认为,自己正值青壮年,大概率不会住院,部分村民只让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参保。

多地农村居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指出,参保费用的逐年上涨是影响他们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

“一直涨,有点贵。”河南省沁阳市山王庄镇的郭子峰说,去年一家六口人缴纳城乡居民医保,一共花了2280元,这让他忍不住算了一笔账:如果没生病,这笔钱就白白花出去了。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养老与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长朱铭来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农村居民认为缴纳城乡居民医保成为一种负担,尤其是年轻人,带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生病,参保就等于白交钱。

在河北某县镇政府医保所工作的张健,发现有这样一种趋势:新生婴儿到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参保率很高;十五六岁到五十岁以下的人群,主动参保率较低;五十到八十五岁以上的参保率较高,八十五岁以上的主动参保率则较低。

4

医保基金支出压力增大

退休参保人员首超1亿 1年医疗费用超1万亿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职工医保退休参保人员首次超过1亿人,标志着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深刻影响已进入新阶段。

受到人口老龄化影响,2021年起退休人员参保人数的增速快于在职职工。到了2024年,在职职工参保人数为2.7亿人,增速为1.5%,退休职工参保人数为1亿人,增速达4.6%。

我国医保实行在职人员缴费、退休人员不缴费的政策,退休人员增速大于在职人员的增速,会使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持续增大。

从医疗总费用来看,2024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医药总费用20587.46亿元(医疗机构费用18366.57亿元,药店费用2220.89亿元)。具体来看,医疗机构发生费用中,在职职工医疗费用8108.22亿元,退休人员医疗费用10258.35亿元。

相关政策制定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老龄化对医保制度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其中最大的影响是对基金支出提出了客观要求,老年人发病率比较高,职工医保的退休人员不缴费,现在职工医保基金虽有约3万亿元的累计结存,但相当一部分是为将来退休人员的“储备性结存”,要用于他们未来的医疗需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未来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净增加超过1300万人。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变动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十五五”期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收支压力会进一步加大,需重新改革完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推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