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引述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通报,5 名本国退休女性被乌克兰特种部队策反,涉嫌图谋杀害俄军人员。
乌克兰特种部队成员伪装成俄罗斯安全机构人员与目标接触。他们首先掌握这些退休女性因投资诈骗失去养老积蓄的信息,再以 “协助追回资金” 为诱饵建立信任。通过伪造调查文件、播放 “受害者哭诉视频” 等方式,逐步向她们灌输 “俄罗斯官方失职” 的认知。在心理防线松动后,直接提出以 “特殊行动” 换取全额赔偿的要求,将其卷入恐怖袭击计划。
这些女性被要求学习组装简易爆炸装置。乌方提供的组件被伪装成日常用品 —— 藏在保温杯夹层的炸药、改装成充电宝的引爆器、伪装成钥匙扣的计时器。袭击方案明确指向俄军家属住宅区和军官停车场,要求在早晚人员流动高峰实施行动。
涉案女性平均年龄 62 岁,均因参与所谓 “高收益养老投资项目” 损失毕生积蓄。其中两人因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家人面临停药风险;一人的住房因债务问题被法院查封。乌方承诺的 “补偿金” 数额恰好覆盖她们的债务缺口,时间节点设定在 “任务完成后 48 小时内到账”。她们开始按指令记录俄军军官的出行规律,绘制军营周边监控盲区分布图,甚至尝试接触基地食堂的临时工获取内部信息。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 2025 年第一季度反恐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挫败 17 起针对军事设施的袭击图谋,捣毁 6 个跨境恐怖分子联络点,依法拘留 43 名涉案人员。其中 3 起案件涉及 55 岁以上参与者,较去年同期增长 200%。这些行动中起获的爆炸物总量达 12 公斤,相当于 30 枚手榴弹的当量。
乌克兰特种部队面临人员短缺困境。北约提供的情报培训名额较 2024 年缩减 60%,卫星图像共享频率降低至每周 2 次。现有特工中,仅 15% 接受过系统的潜伏训练。这种情况下,他们转向招募 “非传统代理人”—— 无犯罪记录、社会关系简单的退休人员成为首选。部分任务明确要求执行者采取 “同归于尽” 的方式,以弥补行动技术上的不足。
俄罗斯内部安全防线出现多维度漏洞。2024 年克里米亚大桥遇袭事件中,实施者利用了当地货运公司的内部通行证;俄军某机场遭无人机轰炸前,有地勤人员提前拍摄并外传关键设施分布图。这些案例与此次退休女性被策反事件共同显示,敌方正通过渗透社会基层组织、策反边缘群体等方式突破防线。边境地区的农贸市场、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甚至教会慈善团体,都发现过可疑人员活动痕迹。
强化社区网格员的反恐培训,重点识别 “以维权名义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建立退休人员金融诈骗预警机制,银行发现大额养老资金异常流动时自动触发核查程序。开发军事基地周边居民信息管理系统,对高频出现的陌生接触者进行智能预警。这些措施若能形成合力,或可有效遏制类似事件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