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砰!"深圳坪山街头,26岁女孩小舒(化名)骑着电动车拐弯时,突然被大货车"吞没"——她的身体瞬间卷入车底,骨盆被碾压成锐角碎裂!这场生死救援中,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萨米医疗中心)多学科团队接力奋战70天,用精湛医术为她"拼回"完整骨盆,更拼出了重生的希望。

盲区如“深渊巨口”,瞬间吞噬26岁的她

那天,小舒在路口全然没察觉,大货车转弯形成的2米盲区,正像一张巨口向她张开。“货车前轮过了,后轮却可能带倒一片”,市四医院骨科主任范恒华解释,这种“内轮差”,已酿成无数悲剧。

据了解,内轮差是指车辆转弯时内前轮转弯半径与内后轮转弯半径之差,车身越长,转弯幅度越大,形成的轮差就会越大。大货车则可达到1.5米甚至2米。所以,货车转弯时有“内轮差”,前轮过去不代表安全,一定要离3米以上,别抢道。

“正常血压120/80,她送来时只剩75/50。”范恒华说,小舒被送抵医院时,她整个腰臀部,双大腿及面部挫伤严重,已重度休克,生命垂危。

她的骨盆像被捏碎的积木,从腰部到会阴的皮肤被整块撕脱,仿佛整层外衣被粗暴剥离,血肉模糊中,碎骨隐约可见。

深圳女孩拐弯瞬间消失在货车底,医生利用“西红柿效应”救命细节曝光

红色视野盲区内,极易发生惨剧

货车后轮碾过的瞬间,巨大的挤压力量如同液压机碾压核桃,让小舒的身体遭遇毁灭性破坏,骨盆从骶髂关节处断裂,整个骨盆严重骨折,像合页般折成锐角;·皮肤从皮下组织完整撕脱,形成从腰到会阴的巨大创面;碎骨刺破血管,出血量可迅速达到3000至40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 80%。

深圳女孩拐弯瞬间消失在货车底,医生利用“西红柿效应”救命细节曝光

全院多学科合作,24小时内完成生死接力

医院立即启动“创伤急救绿色通道”,院领导火速赶赴现场指挥,骨科、普通外科、妇科、麻醉科、输血科……多学科迅速集结,中心手术室紧密配合,展开一场关乎生死的接力。

骨盆粉碎性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撕脱。皮肤破裂处下方,是暗红色的肌肉组织。范恒华指出,这是碾压伤特有的“西红柿效应”,表皮看似完整,实则皮下早已血肉模糊,就像被拧烂的番茄。

“对这种患者,经车祸碾压伤,大面积皮肤撕脱、休克、骨盆骨折,生命垂危,我们首先是抢救生命,抗休克治疗;第二是骨盆复位外固定,稳定骨盆;第三急救肢体的撕脱伤覆盖创面,挽救患者。”他表示。

急诊科团队迅速建立两条粗口径输液通道,4小时内输了5000毫升血,相当于把小舒全身血液置换了一遍,把她从“失血性休克死亡”的悬崖边拉回。

在抗休克的同时,范恒华主任团队进行骨折和大面积污染创面的抢救手术,采用外固定架,将错位、折叠的骨盆撑开,像给一堆散架的残骸先搭起临时支架,恢复基本结构。

深圳女孩拐弯瞬间消失在货车底,医生利用“西红柿效应”救命细节曝光

小舒重建后的骨盆

团队在清除坏死组织时发现,肛门与会阴部撕脱仅剩1/3相连。普通外科与妇科团队联合救治,为她重建了肛门并对会阴部进行了修补。

70天“拼”出重生拼图,不让伤痛困住她

小舒的伤情属于创伤中最高级别的危急重症,失血性休克、致命感染、皮肤坏死等,任何一项损伤单独出现已是重症。市四医院精准应对每项风险,通过对急危重症救治中“时间就是生命”“多科协作”“个体化方案” 三大原则的践行,最终帮助小舒闯过难关。

随后,小舒的康复旅程更像在拼一幅破碎的画——第一次植皮就因皮肤撕脱严重、血供不足而失败。

“她是碾压加撕脱,皮下组织看起来好像能救,实际上已经坏死。我们只能一点一点把坏的刮掉,等新鲜的肉芽一点一点长出来,才有可能进行植皮。”范恒华介绍。

团队只能反复清创,用负压吸引装置处理创面——等新鲜肉芽冒出来,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植皮。就这样坚持着,一个半月后,创面基本愈合。

过程中,身体的剧痛与对创伤的恐惧,让小舒在治疗中持续出现抑郁、躁狂表现,有时抗拒治疗,有时又陷入沉默的绝望。

面对小舒的创伤性心理障碍,范恒华带领的团队格外耐心,每次查房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治疗方案、恢复进度清晰讲给小舒和家属听。

“骨头在长新肉芽,皮肤也在慢慢好起来,你看,这些好转都是实打实的!” 范恒华拿着检查报告,指着影像上的细微变化,一点点帮小舒重建信心。

深圳女孩拐弯瞬间消失在货车底,医生利用“西红柿效应”救命细节曝光

此图由AI生成

如今,重新勇敢面对病痛积极治疗的小舒,已经能在床上自如翻身,大小便功能也在恢复,经过康复治疗,相信一切都会更好。这个结果让全力以赴的医护团队都感到十分欣慰。

市四医院专家提醒,遇到严重创伤要就近选择有实力的综合性医院,能同时调动多科室,才能应对复杂伤情。超过20分钟的转运,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