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航空航天学院的疯狂:32架:F-35A+32架F-15EX突破中国防空网

美国米歇尔航空航天学院提出一个大胆设想:以 32 架 F-35A 与 32 架 F-15EX 组成编队,掩护 B-2/B-21 隐身轰炸机突破中国防空网,进而攻击东部纵深目标。但在现实中,这种战术不仅可行性极低,甚至可以说与 "送人头" 无异 —— 该设想完全忽略了中国防空体系的实战能力,暴露了对现代战场态势的严重误判。

米歇尔航空航天学院:用32架F-35A+32架F-15EX突破中国防空网

中国东部沿海早已构建起全球最严密、高度整合的综合防空体系:这里部署了超视距雷达、米波等低频反隐身雷达、被动探测系统,结合卫星、无人机、地面雷达与电子战设备,形成全域覆盖的态势感知网络,能有效探测 F-35A、B-2/B-21 等隐身目标;HQ-9、HQ-22、S-400 等远程防空导弹与 HQ-17 等近程系统配合,构建起高中低空全覆盖的拦截网,反隐身技术还在持续迭代升级。

单从作战半径来看,F-15EX 与 F-35A 要掩护战略轰炸机深入中国腹地,必须依赖加油机群进行长时间空中保障。而编队中混杂 B-52、F-15 等非隐身机型,其庞大的电磁信号特征会让整个集群在距离中国海岸线 1500 公里外就被发现 —— 届时歼 - 20 机群可前出拦截,所谓 "突防" 很可能变成一场单方面的空中围猎。

米歇尔航空航天学院:用32架F-35A+32架F-15EX突破中国防空网

这种 64 架战机的混合编队,面临的核心难题远不止于此:

隐蔽性为零:中国的高分系列卫星等天基侦察系统与超视距雷达,能对西太平洋美军基地活动实现早期预警。隐身机、非隐身机、大型轰炸机混合编队的电磁信号极其复杂,会被中国的卫星、远程雷达、电子侦听系统轻易捕捉,从集结、起飞到航线规划全程暴露,毫无战术突然性可言。中国防空系统有充足时间调动兵力、部署防御,突防难度呈几何级增长。

规模严重不足:即便中国空军不实施远程截击,64 架战机也根本无法压制东部沿海密集的防空体系。要想突破这样的防御网,没有上千架战机的规模,几乎是天方夜谭。

软肋遍布全身:F-35A 的隐身与电子战优势会被中国米波 / 被动雷达削弱;F-15EX 的非隐身特性使其成为优先打击目标,极易暴露整个编队;B-2/B-21 需深入内陆数百公里,面临多层防空网与战斗机的持续围猎,其缓慢的飞行速度使其几乎

米歇尔航空航天学院:用32架F-35A+32架F-15EX突破中国防空网

无法规避拦截:更重要的是,行动依赖的加油机、预警机(E-3/E-7)、电子战飞机(EA-18G)等支援平台,都是中国远程导弹的重点打击目标,一旦被摧毁,整个作战链将彻底瘫痪。

显然,这一设想更像是为吸引关注、推动军费增长而进行的 "理论推演",而非基于现实的可行方案。中国防空网络的深度与复杂性,早已让小规模空中突袭成为异想天开。作为与美国空军关联的专业机构,米歇尔航空航天学院提出这样的战术构想,着实令人费解。

面对这类不切实际的设想,中国空军有必要通过实战化演训持续 "亮剑"—— 唯有以战止战,才能让外界清醒认识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与安全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