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彦宗

9月15日起,修订的《住房租赁条例》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领域的行政法规,意味着房东、房客与房屋中介之间的经济关系有了法规依据。在新规普法中,它被网友形象地称为“房东税”要来了。人们关注这个新法规的落脚点,主要是“房东税”引发的新博弈。

说“博弈”有点绕口,通俗来说,就是“房东税”一旦成为现实,它会不会转嫁给租客,租房子会不会更贵了?

“房东税”要来?租房市场微妙了

要提请注意的是,《住房租赁条例》的重点是要求落实备案制,房东可以备案,房东不愿意备案的租客可以备案,通过中介租房的中介也有义务备案。至于说房东要缴纳的税费,包括增值税、房产税、个税等,在这个新规出台前就有清楚的规定。

有人计算过,月租3000元的房子,如果增值税免税,房东每年需要缴纳的各项税费大约在4000元。现实中大部分自然人房东,并未缴纳这笔费用。

“房东税”虽然不是《住房租赁条例》带来的新结果,但强调的备案机制本身,也会影响租赁市场的波动,特别是在目前房产市场低迷的时期,想要安慰市场“一切无事”,告诉房东和租客不要浮躁焦虑,只怕有点难。

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是,在备案制度落实后,税务部门对自然人房东的租房情况会有一个更清晰的掌握。假如9月15日之后,自然人房东底牌被征税大数据全盘掌握,就很容易估算出征税的规模,那么,征税系统扩大覆盖范围、严肃征税,在技术上很容易实现。

如果房东要正儿八经地缴税,又不想承担这部分开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就是加租,将税费转嫁给租客。这在过去是可行且很自然的事情,但在目前恐怕难度很大。

媒体报道,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全国重点50城住宅平均租金累计下跌3.25%,跌幅较上年扩大3个百分点。进入2025年,这种情况并未改变。对于很多一线从业者来说,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最明显的感受是租客在减少,房子明显没有前几年那么好出租。这种情况下,很多房东自然没有涨租的底气。

不过,考虑到房东、租客和中介之间微妙的互动,谁来最终负担这部分增加的支出,还是有些微妙。

在买方市场的现实下,如果是房东直租,要直接将房东税转嫁给租客,租客因为有大把房子可选,肯定不会答应。剩下的,就是房东之间的“火拼”,租客坐山观虎斗。最后,大概率还是识时务的房东“出血”,少赚点,就相当于把从前的租房红利吐出来一点。

房东直租的情况下,如果租客填报个税免征项目必须先备案,一些原本绕开监管的私下协商将变得困难。房东想隐藏租赁事实,房客却有公开租赁的动力。在《住房租赁条例》的规定下,房东无法阻止房客这么做,结合走低的市场行情,房东在这一模式下的博弈,可判断为处于下风。

“房东税”要来?租房市场微妙了

资料图

如果只是房东与租客的二元关系,尚好判断“房东税”影响的走势,可在加入租赁中介后——尤其是那些专门收房子整修后出租的,也就是主营业务是租赁托管的中介公司——涉及微妙的干预和心理操纵,这笔“房东税”是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就不好一概而论。

对一些房东来说,他们愿意不涨租、甚至降低租金,来求得稳定的出租收益。但在中介手里掌握了租客的市场中,中介可以阻止房客与房东面谈,让两下处于信息鸿沟的两边,中介就可以操纵价格。

比如,中介会以种种听起来很美的说辞,打消房东降价的意图,然后迫使房东接受中介的垄断收费项目,比如托管给中介;而在另外一边,掌握了片区房源的中介成为无法被拒绝、不可协商的托管方,哪怕中介提高租金,房客也无力拒绝,甚至觉得多交了几百块的服务费求得了心安。

在这种租赁模式下,中介“吃”完房东再“吃”租客,两头赚差价,“房东税”名义上还是房东出,可它的转嫁过程更复杂一点。在托管租赁模式下,房东与房客都失去了议价权,维持高房价对中介最有利,中介有动力促成这个局面。

当然,最终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市场需求。如果所在地租房市场供不应求,合适的房源比较少,有刚需的租客也只能咬牙接受税款的转嫁。反之,如果房子供应过剩,租客大规模流失,或者有更便宜的选项,哪怕中介垄断了该地区的房源,也扛不住房子少有人租的冷清,势必要降价吸引客源。

只是手握多套房源的中介,比单个房东的议价能力更强,所以短期内,即使在租赁市场整体式微的情况下,“房东税”让房东心悦诚服地自掏腰包交税,或者为留住租客自愿降价的情形,并不是一个必然出现的议价后果。当然,像在托管租赁模式还未波及的小地方,房东方直租比例大,市场需求小,也不排除房租进一步下跌。可是在托管业务发达、打工人相对集中的大城市,租客们要不要承担“房东税”,还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