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墙”到“微墙”,“居民自治”与“多格合一”共绘危墙“治”理

近日,困扰国权北路10弄居民及周边行人的一堵危墙彻底变了模样——曾经斑驳破旧的墙体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绘有“爱上海”“爱杨浦”“杨浦不一young”等彩绘文字和图案的崭新墙面。从“请勿靠近”,到令“墙外行人,墙里‘居民’笑”的特色彩绘墙,这堵危墙的重获新生,得益于“居民自治”与“多格合一”的共绘。

从“危墙”到“微墙”,“居民自治”与“多格合一”共绘危墙“治”理

一堵断裂危墙的隐忧

在五角场街道国权北居民区,曾矗立着一段让周边居民和来往行人都望而生畏的危墙。斑驳的墙皮如枯叶般剥落,露出内里灰暗的砖石;纵横交错的裂缝像狰狞的伤疤,最宽处足以塞进成年人的拳头,部分墙体甚至已明显错位。

此外,危墙所处的位置,恰恰是周边居民前往地铁站的必经之路,即便后来加装了大型钢架稳固墙体,危墙仍让路过的人们心有余悸,忍不住加快脚步绕道而行。

从“危墙”到“微墙”,“居民自治”与“多格合一”共绘危墙“治”理

除了安全隐患,墙体的“脏乱差”也让居民苦不堪言。原有墙体存在多处镂空结构,由于部分行人的不文明行为,导致墙缝中塞满了塑料袋、废纸、饮料瓶等垃圾,部分垃圾还直接落进了小区。这面危墙,成了悬在居民与行人心上的“大石”,既影响社区环境,又直接威胁公共安全。

一扇居民自治的窗口

面对被“围”在警戒线里的危墙,居民们的修缮呼声日益高涨。为更好整合居民诉求,国权北路10弄小区成立了居民自管小组,他们大多是退休的党员干部,在繁杂的沟通过程中,始终坚持“打头阵”。“他们没有工资,只想为小区献爱心,发挥余热。”提及此,今年70多岁的张大爷赞叹道,“有两位自管小组成员比我岁数还大,快八十岁了。”

2024年11月,危墙修缮工程正式提上日程,居民们的参与热情“更上层楼”。最开始,修缮方案是“再次加固”,考虑到危墙实际情况和此前曾有过的加固经历,居民们反对再次加固,希望予以重修。

经过几轮磋商确认重修方案后,居民们持续集思广益。俞师傅是自管小组的一员,也曾是某工厂的厂长,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修建方案精益求精,多次提出细节修改意见,有些还辅以图纸说明——用钢筋连接墙壁和房屋、门柱要一起粉刷、污水房间应打洞通风......这些事关质量、美观和安全的建议最后都被一一采纳。施工开始后,他“一两天就会过去看看”,兼任起“现场监理”的职责。

从“危墙”到“微墙”,“居民自治”与“多格合一”共绘危墙“治”理

“方案确认后,居委会在持续跟进的同时,自管小组非常能干的叔叔阿姨们也在紧盯施工进度。”国权北居委会工作人员感叹道。

实心白墙完工了,居民们的“自治”却远未止步。每当路过这片稍显“刺目”的白墙时,“添加更多元素”的想法就不断萌芽。这些尚且稚嫩的点子最后又来到了自管小组的案头,与街道再次沟通后,白墙添“彩妆”,一堵绘满杨浦区国权北居民区特点的“彩绘墙”就此诞生。

从设计到施工,从重建到美化,畅想可畅言,所言有所答,一根居民自治的“丝线”串起了小区与工程中大事小情的“珠玉”。一堵墙也能成为一扇窗,推开窗,居民自治“景色”正好。

一张多格合一的答卷

从令人头疼的危墙到备受称赞的彩绘墙,这一变迁是五角场街道“多格合一”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其核心优势在各部门的协同作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危墙”到“微墙”,“居民自治”与“多格合一”共绘危墙“治”理

杨浦区文旅局落实“一线工作法”,主动担任“协调枢纽”,申通地铁、建工一建、区建管委、街道社区管理办、第一联动治理工作站等部门则共同参与危墙重建,这种打破行政边界的协作模式,让危墙重建难题有了清晰的责任链条——区建管委给予危墙重建专业技术指导;申通地铁、上海建工一建给予工作大力支持;街道社区管理办牵头完成整体工程的落地;第一联动治理工作站负责协调居民工作。

在资金筹措阶段,“多格合一”的统筹优势更显突出。经过不下6次会议,10多次合同改版,最终形成由街道、地铁项目方和居民各出一点的“三个一点”资金方案,由三方共同承担危墙改造的经费。此外,彩绘图案的设计也由国权北居委会和自管小组牵头,广泛收集居民意见,最终定稿。

“多格合一”打通了多方协调联动的渠道,通过制度创新让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使得存在多年的危墙修缮难题在6个月内高质量完成,让危墙改造项目从单纯的工程施工升华为凝聚社区共识的过程。

一座连接你我的桥梁

筑起一道彩绘墙,意义不再止于隔绝,而在于联通两端,连接你我。彩绘墙上有一幅画面——“国权北路”的路标北指“YOUNG北小站”,南向“18号线地铁站”。走过这段长约50米的彩绘墙,既可以乘坐18号线快速出行,也可以在YOUNG北小站里纳凉,与歇脚的居民、路人、外卖小哥和环卫工人聊聊天。一段彩绘墙,连接快与慢,连接走与停。

从“危墙”到“微墙”,“居民自治”与“多格合一”共绘危墙“治”理

如今的彩绘墙还留有六块空白,“留白”下,藏着更多社区治理密码。“我们期待这段彩绘墙2.0的样子,未来会和周边政立路小学等单位共建,邀请美术老师打底,孩子们涂鸦,也会让居民来做一些彩绘。”国权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谭华解释道。不论是搬来孩子们的美术课堂,还是搭建居民的才艺展台,“留白”让彩绘墙伴随这片街区和居民蓬勃生长。一段彩绘墙,连接现在与未来。

“整个施工期间,我们没有收到任何投诉,征询意见时也能获得一致赞同,有时借用居民家的水电,大家也都尽力相助。居委会和居民们连接得更紧了,大家更信任我们了。”国权北居委会主任戴霖反思。从2024年顺利完工并良好运营的“YOUMG北小站”到今年“0投诉”的彩绘墙工程,沟通动脉不断畅通,服务机制持续完善,居委会“为居民自治服务”的形象深入人心。一段彩绘墙,连接社区与居民。

从“危墙”到“微墙”,国权北路彩绘墙“秀”出了居民自治的热度,“秀”出了多格合一的力度,“秀”出了热爱杨浦的温度。未来,五角场街道将推动更多民心工程“落地生根”,让睦邻友好在社区治理一线“开花结果”。

文字 | 成佳佳

编辑 | 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