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商报消息,近日,有市民夜爬大蜀山时偶遇未知野生动物,视频发布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这是动物园跑出来的小可爱吗?”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合肥野生动物园动物专家江浩,他表示“视频中的动物是‘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貉是夜行性动物,通常在夜间活动。貉在野外遇到人,它会主动回避,所以我们很少能看到它,视频里的这只,因为经常有人喂,所以渐渐不怕人了。”
摊牌了!它就是传说中的“一丘之貉”本貉(hé)
Q
视频中的动物是什么动物?有哪些习性?
视频中的动物是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夜行性,晚上出来活动,穴居。
A
Q
评论区有网友误解,说是合肥野生动物园跑出去的。为什么会出现在大蜀山,是不是大蜀山生态环境变好了?
貉,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不高,野外植被丰富的地方多有分布;合肥野生动物园笼舍安全性高,没有动物逃逸现象发生。
A
Q
我们在野外遇到野生动物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貉在野外遇到人,它会主动回避,所以我们很少能看到它,视频里的这只,因为经常有人喂,所以渐渐不怕人了。
今年合肥野生动物园救护的两只小貉——
江浩也呼吁广大市民不要过多去干扰小家伙的生活,也不要投喂人类的食物。
貉面部有黑色“眼罩”,与浣熊相似;身体和尾巴的毛发为棕灰色,毛尖黑色。貉偏好在灌丛、假山、墙体基部、地下车库的杂物空间、一楼阳台或空调外机下方、架设在地面上的木板结构下方等区域出没或栖息。
它们习惯在夜晚出没,身手灵巧敏捷,既能下水抓鱼摸虾,又能刨地捉虫子吃。生活在人类附近时,垃圾堆和人们投喂的猫粮也是它们的食物来源。
据合肥交通广播消息,近年来,随着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公园有蛇类、野猪、小麂、獾、野兔等野生动物,游客与野生动物“不期而遇”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议游客正确理性应对此类情况,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也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野生动物有自己的生存领地和活动范围,游客应尽量避免进入它们的领地。建议游玩时尽量选择公园已修建好的步道行走,这些修建的步道通常经过专业规划,远离野生动物的核心栖息区域,同时配备了完善的标识和安全配套设施,能够有效降低与野生动物意外相遇的概率。
如果在森林公园徒步时遇到危险的野生动物,或者自己无法应对的情况,应及时报警,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保障游客的安全,同时也保护野生动物的权益。
综合安徽商报、合肥野生动物园、合肥交通广播
来源:小莉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