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尔文港30度的湿热空气里,英国记者大卫·帕特里卡拉科斯站在“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这位推崇殖民史观的记者,此刻正盯着甲板上的F-35B战机出神。他眼前仿佛不是现代化的战争机器,而是一百年前皇家海军横行东亚的幽灵舰队。他在《每日邮报》的专栏里毫不掩饰地宣称:“中国暴君渴望战争”,甚至断言2027年将爆发台海冲突,而英国应当联合西方世界“再来一场八国联军式的征伐”。这种狂妄宣言,恰似一个拿着生锈火枪的老炮儿,对着洲际导弹叫阵。
可是,现实却将帕特里卡拉科斯的脸打的啪啪响。这艘被他吹捧为“英国军事自豪象征”的航母,启程后便故障连连。六月在印度洋,F-35B战机因天气迫降印度喀拉拉邦,整支舰队滞留38天等待美国人来救援;八月刚进西太平洋,又一架F-35B因机械故障紧急迫降鹿儿岛机场——这已是本次部署中第二次战机趴窝。
更讽刺的是,这些单价1.1亿美元的隐身战机全数购自美国,而航母因预算不足砍掉了弹射器,导致战机载弹量和航程大幅缩水。帕特里卡拉科斯在专栏里激情描绘“舰载机如利箭刺穿天空”的场景时,选择性忽略了英国连战机维护都要仰人鼻息的窘迫。这种既要炫耀武力又掏不起维修费的面貌,活脱脱是日不落帝国落寞的缩影。
当这位记者在航母机库里抚摸澳大利亚无人机,幻想“西方联合绞杀中国”时,英国国防部正焦头烂额地处理军费烂账。皇家海军现役4000吨以上战舰仅剩21艘,总吨位不到中国海军的零头。为节省开支,海军陆战队新兵训练课程被砍掉不少,5艘大中型舰艇列入退役清单,连唯一的航母护航驱逐舰都因故障率太高只能勉强派出一艘。
帕特里卡拉科斯鼓吹“2027年参战”的依据,来自美军所谓“中国将武力收台”的臆测。英国前国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听到这番言论时,评论是“愚蠢且疯狂”。英国皇家空军一共有113架战斗机,能升空作战的不足40架,拿什么跨越半个地球介入台海?
耐人寻味的是英国政府的立场。就在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参演太平洋期间,外交大臣拉米正试图在对华“黄金时代”与强硬路线间找平衡,财政大臣更在发愁填补200亿英镑财政窟窿。这种精分背后,藏着英国最痛的软肋:经济命脉早已系于中国。
2025年前四个月,中英贸易额突破2233亿元人民币,伦敦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日交易量超千亿美元。真按记者臆想的“对华开战”,第二天英国金融市场就得崩盘。更打脸的是,被帕特里卡拉科斯视为铁杆盟友的澳大利亚,其副总理马尔斯公开声明“不承诺介入台海”。所谓“新八国联军”,不过是记者在航母酒吧里的幻梦。
翻看帕特里卡拉科斯的文章,字里行间浸透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傲慢。他把中国维护南海主权诬为“破坏稳定”,将台湾问题扭曲成“民主与专制对决”,却绝口不提紫石英号被解放军炮击狼狈逃出长江的往事。这种选择性遗忘暴露了殖民遗老的心态:他们既不愿承认中国拥有东风导弹和歼-20的硬实力,又难以接受英国已沦为二流国家的现实。当他在专栏中引用丘吉尔时代的豪言壮语时,英国网友的嘲讽一针见血:“我们连偷渡的橡皮艇都拦不住,拿什么对抗中国海军?”
剥开英帝国遗老“捍卫民主”的华丽包装,帕特里卡拉科斯们的算盘其实赤裸得很——怂恿中美在台海两败俱伤,好让英国趁机捡便宜。但特朗普政府早把英国的小心思看得透透的:美国一边享受英国在红海帮自己护航商船,一边对英国要求提高军援的哀求装聋作哑。至于那艘被记者当作“大英荣光”的威尔士亲王号,在美军眼中不过是印太棋局的临时道具:需要时借你几架F-35撑场面,真开战了第一个调头就跑。毕竟当记者在甲板上挥汗如雨地写稿时,美国海军军官们正看着该舰去年因主轴断裂被拖回港口的维修报告发笑。
历史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1949年紫石英号遭炮击宣告了炮舰外交在中国的终结;2025年威尔士亲王号的窘迫远航,则成了殖民思维在21世纪的滑稽绝唱。对靠煽动战争博眼球的记者而言,威尔士亲王号不过是专栏的素材,当帕特里卡拉科斯恋恋不舍走下航母舷梯时,他或许该听听那句冰冷的警告:“若敢玩火,必将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