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彦宗

8月16日,脱口秀演员@临沂房主任 发视频回应网络传闻。网友质疑房主任婆婆早就去世了,“婆婆不让她摸新人被子”的段子是编造的。房主任称,“不让她摸新人被子”的实际主角其实是公公,但讲在段子里会让观众感到疑惑,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内容本身。

房主任在澄清视频中说她不姓樊,也不叫春丽,但确实姓房,至于真名叫什么她没有说。房主任还澄清了其他几点,她相中前夫是因为对方瘦小,不打人,从未说两人是“包办婚姻”,还说前夫欠了赌债。至于前夫起早贪黑卖水果供她改嫁带来的孩子,她也没仔细回应。

房主任之所以要出来说明,是因为在今年的脱口秀节目中,她讲了自身经历,这些经历从文本上看主要是贬低前夫和前夫家,将自己塑造成一名有蓬勃生命力的农村女性,不屈从男性主导的评价环境,活出真我。房主任因为这个一炮走红,成为今年脱口秀舞台上的一位“新星”。

房主任编过世婆婆段子,是谁在把表演当真实

房主任回应视频截图

在她走红之后,界面新闻和封面新闻的记者赶赴房主任前夫的老家,经过走访求证,村民们提供的信息与房主任台上说的有些矛盾。一些村民说,房主任婆婆在前夫很小时候就去世了,前夫起早贪黑挣钱养家,不是懒汉,房主任才是那个什么都不干的人。

对于 “前夫开水果店养全家,自己在家享清福” 的说法,房主任反驳称,自己不仅要带两个孩子,还要伺候卧床老人,同时承担种地的劳作,并且还要为丈夫在外面赌博欠债而犯愁。

但很多网友还是怀疑她的段子是编的,把观众当猴耍。除了编排过世的婆婆不让她摸被子(说是二婚不吉利),房主任还编排婆婆刻薄她的话,“没有儿子的人是不全乎的人,离婚的人是半拉人”,当初将她抬上脱口秀名人榜的话,在一些网友看来,也全是虚构。

房主任的所作所为,到底算不算“塌房”,目前看也是争议很大,粉丝继续爱护她,谴责她说假话的也瞧不上她。

脱口秀演员的舞台演出,实际上是一种背诵+表演,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精心编排的,为了刺激观众情绪,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目的是打造出一种近似现实的艺术真实,将其完全认同是生活现实,肯定会出问题。这种艺术编排在舞台上说说笑笑就行,但如果当成现实批判的素材,就可能很不妥当。

房主任及幕后写手按照脱口秀的创作规律来改写她的遭遇,说不上完全的假,毕竟她有前夫有孩子也确实离婚了;可也绝对算不上百分百真实。问题是房主任与脱口秀主办者希望观众认为她所说的一切都保真。从结果上看,房主任之所以爆红,主要也是因为在网友眼里,她的经历并非个例,而是无数农村妇女婚姻的缩影,因而她的出走和重生格外振奋人心。

可若照村民们所说,房主任的前夫并非她所说的一无是处,虽然有不少缺点,但也在努力挣钱养家糊口,那她是否还能成为广大被压迫女性的代言人,就要打个问号。

甚至在一些人看来,房主任的脱口秀之所以成功,还是延续了杨笠“普信男”的创作模式,奠基在脱口秀嘲笑男性、赞美女性的主导倾向上。文本上走“坚强女性”的人设,手段上依旧是刻画男女对立,扮演一个受害者的脱口秀角色以获得观众共鸣。

房主任编过世婆婆段子,是谁在把表演当真实

资料图:脱口秀现场观众

市场认这个产品,房主任就提供这个产品,本身也没什么大错。但将她的表演等同于现实批判的人确实该保留一点警觉,把艺术表达混同为现实批判就会出问题,就像媒体报道了村民们截然不同的说法后,之前房主任的所谓社会批判力度就会大打折扣。而那种故意混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脱口秀创作,吃完性别对立的红利,也容易被反噬。

还要看到,房主任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只是适应主流的、被认为受欢迎的创作潮流在改写段子,将经历改编服务于批斗性别不公。将脱口秀包装成艺术门类的节目组,其实比谁都清楚这里面的假——比如把公公做的事嫁接到婆婆头上——但仍要把它包装成真。一些观众也沉浸在虚构“真实”中不可自拔,因为他们在乎的是批判,不是真假。

当下的脱口秀已成为表达性别议题、谴责男性、控诉性别不公的主要出口,这本身也没什么,艺术表达总要输出价值,问题只在于要不要过度,是否要警惕过度表达,甚至惯于用虚假捏造来表达。但因为牵扯到市场票房收入等,混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界线以制造性别对立,明显有利可图。上瘾了的就很难戒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