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纽约时报》记者最近抛出一个扎眼的问题:为啥从中国出发、满载汽车的船只能大摇大摆走红海-苏伊士运河,而欧洲日本的同行们却得绕着非洲南端多跑几千海里?美方某些人立刻"破防",咬定中国与胡塞背后的伊朗"有协议"。这问题问得妙啊,直接把西方那点小心思全抖搂出来了。
英国劳埃德名单的情报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光是6月和7月,至少14艘中国出发的巨型汽车运输船(单艘运力高达5000辆车,货值轻松破亿)安然穿越红海咽喉。绕行非洲要多花14-18天,每辆车运费暴涨数百美元——这成本压力,对任何车企都是致命打击。红海航线成了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抗衡日韩欧洲对手的关键筹码。更绝的是,这些船都是中国造船厂新下水的"巨无霸",跑得快装得多,直接把运输效率拉满。
但某些西方人显然心理失衡了。他们盯着中国船只的顺风顺水,却对胡塞武装的袭击逻辑选择性失明。胡塞武装自己说得明白:打击对象是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这是在加沙血流成河的背景下对巴勒斯坦的声援。之前扣押"银河领袖"号,今年击沉两艘货船,行动逻辑一以贯之。有意思的是,除了中国船只,几艘韩国和阿联酋的船也敢走红海,这说明啥?胡塞武装的目标选择是有明确标准的,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乱打一气。
面对美媒的"协议论"质问,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直指核心:第一,中国反对任何袭扰民船行为;第二,各方必须尊重红海沿岸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可不是场面话——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安理会讲台说得更透:胡塞武装应停止袭扰商船,但也门主权同样不容侵犯。某些国家一边空袭胡塞武装(既无联合国授权,也无也门政府点头),一边却对中国船只的安全通行疑神疑鬼,这双标玩得飞起。
看看地图就明白了,红海这条黄金水道对中国有多重要。中国出口欧洲的电动车,不少都要走这条线。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高额关税后,中国车企迅速调整策略,增加混动车型出口比例。现在运输成本再涨,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还怎么玩?所以某些西方媒体急吼吼地质疑中国,说白了就是看不得中国企业在逆境中还能找到突破口。
真相其实就摆在那儿:中国船只通行无阻,恰恰源于我们对所有国家主权的一视同仁。巴以冲突才是红海危机的病根。当某些大国在也门领空扔炸弹、在加沙纵容灾难时,中国在联合国呼吁的是停火、人道救援和对话谈判。这种对国际规则的敬畏,对大小国家主权的平等尊重,才是中国商船平安过航的"护身符"。
美方与其捕风捉影臆测"秘密协议",不如看看自己做了什么——北约战机在也门领空呼啸而过时,尊重过主权吗?对加沙惨剧视若无睹时,想过这会点燃区域抵抗之火吗?红海的波涛之下,涌动的是霸权逻辑与公平秩序的根本碰撞。中国船只的航线安全,恰恰是国际公义未被完全淹没的证明。
更讽刺的是,就在西方船只绕道好望角的时候,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集装箱船也在避开红海。这说明啥?中国企业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商业决策,而不是靠什么"特殊关系"。某些人总喜欢用自己那套"秘密交易"的思维来揣测中国,殊不知中国走的是阳关大道。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其实撕开了一道口子:在弱肉强食的旧秩序里,中国正用行动证明,尊重他国,就是保护自己;捍卫公平,才是真正的安全之道。 某些大国若真在乎航道安全,该做的不是污蔑中国,而是停下制造灾难的手。现在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还在恶化,红海局势随时可能再升级。中国提出的和平方案就摆在那儿,关键看某些人有没有诚意来谈。
说到底,红海这场戏码暴露了一个简单道理:在国际舞台上,讲规矩的反而走得远,玩双标的迟早要翻车。中国船只的安全通行不是什么"特殊待遇",而是中国长期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必然结果。某些人与其眼红中国,不如好好反思下自己为啥在红海混得这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