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打网约车的小伙伴对“一口价”订单应该不陌生,乘客设定目的地后,系统根据预估里程、时长、实时路况等因素,给出一个固定结算价格,无论堵车或改路,乘客均按此价格付费。
“一口价”订单最早于2018年推出,当时的宣传语是“堵车不心慌,费用早知道”,这种网约车新业务很快受到了广泛欢迎,被称为“通勤族的福音”。
那时的网约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国持证车辆数不足百万,司机日均流水轻松突破600元。
对于司机来说,“一口价”订单在高质量订单不足时,可以作为一种补充,虽然利润不高,但至少能保证一定的流水。
而乘客在出发前就能知道整个行程的费用,避免了因堵车等原因导致费用增加的不确定性。
尤其对于价格敏感的乘客来说,“一口价”订单提供了一种更经济实惠的出行选择,因此吸引了大量乘客使用网约车服务。
“一口价”订单在推出初期为乘客提供了便利和实惠,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负面影响逐渐显现。
由于“一口价”订单的价格往往低于成本价,司机接单后收入减少,甚至出现亏损。同时,平台通过技术手段要求司机接单,若司机拒接特惠单,或将失去优质订单接收资格,这进一步加剧了司机的困境。
目前,行业和监管部门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如严管网约车“一口价”订单。
近日,一份《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关于规范网约车平台经营价格行为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网约车平台企业、聚合平台企业从 8 月 19 日 0 时开始,全面暂停“一口价”、“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活动,严禁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恶意压价行为;调整运价必须提前征求驾驶员意见建议,向行业管理部门报备并履行公示程序后方可实施。
对此,媒体从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多个部门了解到,该文件属实。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目前确实正计划逐步落实,督促各个平台按照文件执行。
此前多起公开报道显示,为了叫停低价竞争、保护司机利益,多地出手直指低价乱象。
7月9日,江西省鹰潭市交通运输局召开会议,要求各网约车平台停止低价竞争行为,合理制定运价规则,严禁通过“一口价”、低于成本价、派特惠单等方式变相强制司机低价接单,不得通过优惠活动提高抽成比例,平台调整运价规则时应提前进行公示。
同日,宁波市召开平台座谈会,要求各平台严格遵守行业自律规定,杜绝恶意无序低价竞争。
7月11日,河南开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明确要求平台“不得以低于成本价的方式实施低价竞争,保护驾驶员的合法利益。”
7 月 14 日,广东清远市交通运输局对高德出行等多家网约车聚合平台进行约谈,针对近期收到网约车司机大量投诉,主要涉及订单价格偏低、平台抽佣高问题,要求平台优化调整让利价格和派单规则,不得强迫网约车司机接“一口价”订单。
显然,各地交通主管部门早已关注到这个导致行业严重内卷的“一口价”订单问题。此次相关法规范的出台,旨在帮助网约车行业走出困境,让价格回归到一个相对理性的区间,对司机和乘客来说都是一种保护。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25年5月31日,全国共有385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3家。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5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7.70亿单,环比增长5.9%。其中,聚合平台完成2.79亿单,环比增长5.6%,占总订单量的比例已达36%。
尽管网约车日活车辆、驾驶员、总订单量都有所增长,但平均到每个司机身上,订单量和营收都在下滑。《2024年全国网约车市场年报》显示,司机小时收入(IPH)抽样数据为27元,较2023年下降12.9%。
图为司机小时收入(抽样)| 来源: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
近年来,由于网约车市场运力过剩,多地发布了运力饱和预警,提醒司机谨慎选择进入该行业。
网约车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出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实现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严把司机准入关,强化司乘人员的安全保障,并提升司机的权益保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将人们对网约车行业的种种担忧转化为安心,让企业、司机和用户三方都能从网约车的稳健发展中获得切实的利益。
编辑: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