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索断裂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绳索本身存在质量缺陷;二是施工误差或施工操作不当。”

8月22日凌晨3时左右,正在建设的川青铁路青海段尖扎黄河特大桥在施工作业时突发钢绞线断裂。据央视新闻消息,截至18时,已造成12人死亡,4人失联。

青海省已启动重大突发事件Ⅲ级应急响应,成立“8·22”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绳索断裂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7个工作组,分工协作推进救援处置工作。截至8月22日14时,共出动救援车辆91辆、舟艇27艘、直升机1架、5台机器人、806人,6家医院开放绿色通道。应急管理部已派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处置工作。

事故为何发生在凌晨?

作为一座跨越黄河的交通枢纽,尖扎黄河特大桥是川青铁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所谓控制性工程,就是对整个工程的建设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通常位于公路、铁路网络上的关键节点,是耗时最长且难度最大的项目。在尚未全线通车的川青铁路项目中,尖扎黄河特大桥显然是这样的“项目枢纽”。尖扎黄河特大桥原计划于2025年7月份实现合龙,但据《青海日报》2025年6月报道,合龙时间进一步延长到了今年8月。合龙意味着桥面彻底实现贯通。

“合龙完工的节点从7月延迟到8月,只推迟了1个月,在特大桥这类重大工程中不算长,延长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按照已有计划,进入8月,合龙已进入最后的关键节点。此时对施工温度的要求很高,这可能是凌晨赶工的原因所在。”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彭卫兵分析。

据西海都市报2025年6月报道,为加快工程进度,早日实现主桥合龙目标,100多名工人开启“白+黑”奋战模式,两班倒昼夜施工。但就在尖扎黄河特大桥合龙前夕,它的绳索突然断裂了,桥面和工人一起掉入了黄河之中。

12死,4失联!特大桥绳索为何突然断裂?

图为大桥断裂现场。来源:人民日报 曹继炜摄

深夜的坠落

今年6月14日,尖扎黄河特大桥迎来节点性进展,钢结构吊索塔架顺利封顶。彭卫兵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吊索塔架是一个临时性安装的支架,一般比大桥拱顶高出很多,主要用于连接扣索,即施工时用于悬挂桥面的缆索,由钢绞线制成。也就是说,有了塔架和扣索,大桥才能进行合龙。

大桥的合龙,是指将两侧桥面结构连接在一起的最后施工阶段,尤其对跨度很大的特大桥而言,合龙是施工精度要求高、施工安全风险高的最关键工序。

12死,4失联!特大桥绳索为何突然断裂?

来源:论文《西宁至成都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设计关键技术》赵飞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来自河南的工人蒋毅,去年春节后开始在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作,今年5月回到老家。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很少上夜班,最晚曾经工作到晚上10点多。据他了解,工程现场白班与夜班通常是不同的班组,去年和他同期的工友曾有夜班工作到凌晨的案例,但并不多。“今年以前通宵工作是很罕见的。”

但进入6月合龙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彭卫兵指出,尖扎黄河特大桥正在悬臂拼装合龙施工阶段,悬臂是桥梁最常见的结构,是指从两侧桥墩向中间水平延伸出去的部分,“好比跳水运动员起跳的跳板一样,由于桥面在河中央没有支点,只能从两岸开始一点点向中间延伸拼装,就像搭积木一样”。大桥快要合龙时,一般会选择在温度较低时施工,因为悬臂结构的最后拼装阶段对温度有很高要求。

他进一步解释,合龙时如果温度高,较大的温度应力可能带入建成后的运维期,对大桥的结构性安全产生长期影响。温差越大,桥梁结构内部产生的温度应力就越大。彭卫兵简单估算了一下,尖扎黄河特大桥主桥全长648米,这么大的跨度,假设夏日正午时桥面最高升温40℃,按照钢结构的热膨胀率系数估算,整体变形可能达到20多厘米。因此,为了减少高温带来的变形和降低安全风险,对大桥和特大桥而言,选择夜晚低温时段进行合龙施工较为常见,“越是跨度大的大桥,施工后期对温度越敏感”。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现场施工方人员称:“因赶8月底合龙的时间点,此外夜间施工符合温度要求。连夜赶工发生这样的事万万没想到。”

公开资料显示,正在建设的尖扎黄河特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双线铁路连续钢桁拱桥,也是我国第一座跨越黄河的铁路钢桁拱桥。桥梁总长1596.20米,宽15米,其中,主桥全长648米,为141米+366米+141米三跨连续钢桁系杆拱桥。据《青海日报》报道,该项目由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施工,中铁大桥局川青铁路项目常务副总工敬成进介绍,施工通过两侧钢索的千吨级拉力精确平衡主跨与边跨在悬臂架设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受力,“边跨最大索力达到1161吨,相当于750辆小汽车的重量”。

敬成进强调,工程将严格遵循“拱梁同步推进”原则,有序推进剩余钢桁拱的架设和斜拉扣索的精准挂设,确保大桥今年8月如期实现主桥合龙。

尖扎黄河特大桥是大跨度桥中最为常见的多跨式钢桁拱桥,两个主桥墩中间跨度最大、长为366米的拱形部分被称为主跨,两侧各为141米的部分为边跨。合龙时,沿桥墩边高高设立的两个吊索塔架就像两个来自天空的巨型手掌,手紧握两把钢绞线制成的扣索,向左右两侧分别支撑起边跨和主跨的“积木”搭建,也就是说,对尚未完工的尖扎黄河特大桥而言,扣索提供了重要的受力点。彭卫兵分析,吊索塔架两侧的受力基本上是平衡的,这意味着,“拉住”主跨的扣索也大约能达到千吨级拉力。

但这样“有力量”的扣索却突然断裂了。

综合媒体报道,事故发生时,尖扎黄河特大桥工程正在进行钢绞线张拉作业,现场突发钢索断裂,引发钢拱掉落、扣塔顶张拉平台同步翻落,导致16名作业人员不幸跌落,其中15名为施工工人,1名为工程项目部现场负责人。

尖扎黄河特大桥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和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的交界处。现场画面显示,大桥中间有数十米长的廊道脱落掉入水中,断裂发生在靠近化隆回族自治县的东侧。大桥的断裂廊道呈斜角状插入黄河河面。现场有直升机探测盘旋,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等车辆紧张入场。河面有快艇在勘察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