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韩联社消息,中方通过外交渠道询问韩国总统李在明能否出席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活动。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各界对中韩关系走向的关注。

9 月 3 日中国将举行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多国领导人收到邀请,韩国总统李在明也在其中。此前李在明上台不久就称要改善中韩关系,不少人期待中韩关系迎来转机。但韩媒消息显示,李在明已拒绝邀请,其计划 8 月 23 日访问日本,后续还会前往美国与特朗普会晤。

九三阅兵前夕,首位公开拒绝出席的领导人浮出水面,中方做出特殊安排,这一举动释放信号不简单

李在明给出的理由是行程有冲突。可外界认为,背后关键因素是韩美关系。美国在韩有驻军且掌握诸多对韩影响要素,韩国外交常受美国态度左右。此前美国就要求韩国加强对华技术出口限制,若李在明参加阅兵,易引起美方不满,或让韩国在其他事务上受到美方施压。李在明也表明美韩同盟置于优先位置,希望打消美方可能的误解。他的选择表明,即便批评过尹锡悦亲美损害中韩关系,他仍把韩美同盟和美日韩合作看得比中韩关系更重。

韩国做出这样的决策并不轻松。2024 年中韩贸易额达 3280.8 亿美元,同比增长 5.6%,中国连续 21 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良好的中韩关系对韩国经济复苏意义重大,尤其韩国当前还面临美国关税问题压力。李在明政府一方面拒绝阅兵邀请讨好美国,一方面又想借 APEC 峰会等契机,推进中韩自贸谈判等,缓和与中国的关系。这种摇摆态度,让韩国“实用外交”的落实充满矛盾。

面对李在明的拒绝,中方的相关安排引发关注。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举办了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招待会。

招待会的诸多细节传递重要信息。近几个月中国使馆活动,朝鲜重要官员常出席且朝鲜媒体多有报道。这次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龙海来到招待会,与中国驻朝大使王亚军亲切交流。值得一提,2015 年抗战 70 周年大阅兵时,崔龙海也曾作为朝方代表来到北京。其出席招待会,外界猜测他可能再度受邀赴京参加阅兵相关活动。

九三阅兵前夕,首位公开拒绝出席的领导人浮出水面,中方做出特殊安排,这一举动释放信号不简单

中国与朝鲜的密切互动,给地区局势带来更多想象空间。中韩、中朝关系历来对半岛和平稳定发挥关键作用。韩国若过度倒向美国,忽视与中国构建关系,中国可依靠与朝鲜的合作,保障东北亚地区局势稳定。中国有能力维护自身利益及地区和平,不会因个别国家选择而打乱节奏。

韩国想借接近美日获取利益,现实或事与愿违。8 月 21 日美联储宣布不降息,显示美国经济政策仍以本国利益优先。特朗普政府被爆出就业数据造假,又难以通过长债缓解财政问题,大概率借助“美元霸权”收割他国。此前关税战没从中国获取理想结果,美国更易把压力转向韩国等盟友。李在明此时访美,很可能被美方要求做出更多经济等方面让步,给韩国经济增加负担。

从区域和平视角出发,韩国的外交选择影响深远。朝鲜对美日韩军事合作高度警惕,韩国若持续靠拢美日,易升高半岛紧张态势。韩国若想解决朝鲜核问题等安全议题,甩开中国并不可行。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半岛问题,过往积极推动各方沟通。韩国不重视与中国交流,或导致其在半岛事务上话语权受限,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

对中国而言,阅兵是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的纪念仪式,也是展示国际合作的平台。有韩国参与,能更全面展现东北亚反法西斯历史,但李在明不到场,不会影响纪念活动的重大意义。中国有众多国际伙伴,还有像朝鲜这样长期秉持相似和平维护理念的友邻。中方与朝鲜互动加强,也是向国际社会宣告中国维护和平稳定不依赖特定国家,对践行霸权、冷战思维的行为不会坐视不理。

九三阅兵前夕,首位公开拒绝出席的领导人浮出水面,中方做出特殊安排,这一举动释放信号不简单

韩国后续若想再缓和中韩关系,需拿出更切实行动。口头提“实用外交”没用,要摆脱美国不合理干预,基于自身真实需求构建中韩关系。中国向来重视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可也不会忽视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李在明政府拒绝邀请后,中韩经贸的合作推进,比如人民币 - 韩元直接结算、半导体联合研发等设想,其推进进程难免因这次外交选择受到审视。

中国举行抗战胜利阅兵有固定的历史意义与和平诉求。无论哪些领导人出席,其都将坚定展现铭记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决心。其他国家的外交抉择能成为观察国际关系动态的参考,中国依旧会按自己的节奏,推进与契合和平发展理念的国家开展合作,推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