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舞台上,中印互动格外引人关注——王毅外长访印,这是三年多来中方外长首次访印,期间印度接连提出三个请求,中方不仅爽快应允,中国外长一句关键表态,更让此前摇摆的莫迪彻底清醒。这背后的来龙去脉,值得好好说道。

先看印度的处境:被美国“针对性拿捏”得够呛。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商品加征25%额外关税后,总关税达50%,美财长贝森特甚至放话要加到200%,理由就是印度大量采购俄油。可美国又搞双标,土耳其买俄油、中国买俄天然气,特朗普却直言“不能给中国加关税”。更糟的是,欧盟也跟进对俄制裁,还首次制裁俄罗斯在印度最大炼油厂,哪怕印度不直接进口俄油,涉俄合作也面临欧盟市场封锁。

印度对华提出3个请求,中方答应得很爽快,外长一句话,莫迪清醒了

印度本就制造业基础弱、军工依赖俄制装备,美欧双重压力下,经济和战略空间被挤压。恰在此时,印度向中国提出第一个请求:取消稀土限制。稀土是“工业维生素”,尖端产业和军工都离不开,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稀土出口国,此前因资源保护和安全考量限制出口。而印度新兴产业和军事研发急需稀土,中方爽快答应,但明确会防范稀土被转卖给对中国不利的国家,既显合作诚意,也守好底线。

第二个请求是解除化肥禁令。印度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近一半,可本土化肥产量仅占消费总量40%,钾肥全靠进口,磷肥原料90%依赖进口,其中80%特种化肥来自中国。此前因印度边境挑衅,中方限制化肥出口,直接导致印度粮食产量受影响、蔬果涨价,民众生活成本飙升。而印度缺乏化肥制造技术,只能依赖进口。中方考量到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答应解除限制,解了印度农业燃眉之急。

印度对华提出3个请求,中方答应得很爽快,外长一句话,莫迪清醒了

第三个请求是取消盾构机出口限制。盾构机是基建关键设备,印度正推进国内隧道、地铁等工程,没它很多项目得停摆。此前中方因担心印度将其用于边境设施、威胁安全而限制出口,此次印度承诺仅用于国内基建后,中方当即应允。

中方爽快答应,绝非无的放矢。从外交上看,美国搞关税霸凌破坏全球秩序,中方与印度合作,能传递大国担当,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经济上,中国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之一,取消限制让印度获得急需物资,中国也能拓展市场,实现互利共赢;战略上,这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协商解决问题”,为中印深化合作铺路。

更关键的是中国外长的表态:中印应坚持正确定位,管控分歧,不让边界争议拖累两国关系大局,要坚定拓展合作。这句话点醒了莫迪。此前印度在美欧与中俄间摇摆,试图“两边获利”,却被美国当“软柿子”捏。如今外长的话让他彻底清醒——中印不是对手,而是伙伴。正如莫迪后续表态:“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对手,要让世界看到印中合作的潜力。”

印度对华提出3个请求,中方答应得很爽快,外长一句话,莫迪清醒了

此次互动还结出实打实的成果:中印达成十项共识,包括中方欢迎莫迪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双方重启对话机制、恢复直航与签证便利、推动经贸投资流动、共同维护边境安宁等。这些成果让中印关系重回“合作主航道”,也为地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说到底,印度的请求与中方的回应,是新形势下大国关系的必然选择。美欧的施压让印度看清“谁是真朋友”,中国外长的话更让莫迪明白:中印唯有放下分歧、携手合作,才能在复杂国际局势中实现共赢。未来若两国能坚守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龙象共舞”定能为亚洲繁荣和世界和平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