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武汉市发改委)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聪明”的武汉,更懂你

在光谷,无人机广泛应用在城市管理、交通巡查、生态环保、消防应急等场景。

中共武汉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强调,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武汉正从多方面系统推进治理能力跃升。以“一网统管”智慧平台整合城市运行体征数据,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以“一区一策”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以社区亲民化改造凝聚人心,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共治。

赋能向智

“一网统管”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聪明”的武汉,更懂你

8月21日,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综合调度大厅的巨屏上,无人机巡航画面、交通流量统计、突发事件预警——众多城市体征数据被实时感知、分析和用于精准调度。

7月15日10时许,武昌江边,一架无人机从起降点平稳升空,飞向江心。这是市城运中心为武汉7·16渡江节进行的护航演练。

今年的渡江节安全防控升级。市城运中心告别单一视角,利用“无人机+AI大模型”提供安全保障。低空无人机化身高机动、高智能的“空中巡逻尖兵”,与固定探头互补,实现全赛道智能化监控一张网。

武汉正顺应数智化趋势,系统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依托智慧城市“一网统管”这一治理新范式,市城运中心实现对日常重点区域的前置研判快处,大型活动的快速响应与调度,还将其延伸至民生服务的细微之处。

8月3日晚,武昌区城运中心抓取一则市民投诉“附近有持续的焦煳味”后,迅速派单,紫阳街道平安办、复兴路社区、消防救援站、天然气公司接诉立即上门核实处置,经查系楼顶防水工人趁夜烧沥青施工。

“2分钟响应,灭明火,制止夜间施工,半小时回告形成闭环。”武昌区城运中心工作人员说,如今借助AI智能分析、自动转办,效率极大提升。

市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城运平台已集成全市297架无人机感知能力,实时接入十大类事件来源,归集1500余项城市体征指标,打通14个市直部门专业指挥系统,加速成为协调各方、推动建设智慧城市“一网统管”的重要抓手,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更高效智能的决策支撑。

治理向暖

社区办事窗口变居民生活客厅

“以前是办事窗口,现在是生活客厅。”8月25日上午,居民王迎春带着孙女来到汉阳区澜菲溪岸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进门,孙女就跑向儿童游乐区。

今年,武汉市委社会工作部启动社区亲民化改造项目,第一批26个社区撤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内的办公柜台,为居民腾出最大活动空间。

改造方案由居民提意见、谈想法,澜菲溪岸社区党委书记张晶说:“改造过程中,党群邻里关系拉近,逐渐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教孩子们软笔书法,不要钱。”8月24日,洪山区金色城市社区,居民石维林正在整理书法材料,为每周的社区公益课做准备。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聪明”的武汉,更懂你

孩子们在亲民化改造后的美好新城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内看书、自习。

在金色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已结出丰硕果实。社区利用亲民化改造的富余场地,发动社区能人、大学志愿者、共建单位力量等资源,提供满足全年龄段人群的各类活动。

居民参与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动力。武汉以党建引领推行“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工专业引领,志愿者广泛参与,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在武昌区张家湾社区,18支志愿服务队伍、12家共建单位、党员志愿者和社区能人在驿站提供便民服务、困难帮扶、法律援助等20余项服务,惠及3000余名居民。

在江汉区打铜社区,“铜小匠”志愿服务队发展为覆盖全人群的服务矩阵——“铜小花”关注妇女儿童关怀服务,“铜小兵”服务退役军人群体,“铜小虹”聚焦社区安全建设……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专业赋能,打造服务品牌,营造志愿服务氛围,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走深走实,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助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城市向新

老旧小区“逆生长”

“以前下大雨必淹,现在下雨不怕了。”8月24日,硚口区武汉轻工业大学“老三栋”宿舍,小区居民黄志顺正在小区凉亭内乘凉,今年夏天经历几场大雨,小区经受住了“考验”。

“老三栋”宿舍建成于1957年,地下管网排水不畅,逢雨必淹。硚口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工作人员介绍,老旧小区改造“一区一策”。“老三栋”宿舍旧改工程新建专用雨水管道,同时路面硬化向两侧倾斜,引水入渠,加快排水速度。

在江岸区的统建大江园北苑小区内,居民杨翠兰乘坐电梯,不到10秒就到了11楼。“换的新电梯平稳顺畅。”

去年底,作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项目的首个试点小区,统建大江园首批13部电梯圆满交付。今年,全市电梯更新持续推进:洪山区丽岛花园小区获补贴345万元,一口气换掉了23部电梯,硚口区崇仁新都小区262户换掉了2部使用20年的老电梯。

在推动既有住宅硬件提升的同时,武汉持续推动电梯加装工作,老旧小区的居住品质实现从基础修复向功能优化的升级。

7月24日,武昌区凤凰世纪家园小区1栋2单元加装电梯试运营首日,业主朱振义试乘体验,连连称赞。2019年,小区加装了第一部电梯。早期,电梯加装流程复杂,业主江勇撰写近4000字《加装电梯操作手册》,供其他楼栋参考。

“现在流程优化了,少操不少心。”沙湖社区党委书记徐玉萍说,今年以来,武昌区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将原有10个环节压减到居民签字、现场踏勘、编制方案、公示意见、联合审批等5个步骤,前台一窗受理、后台联审联办。“居民用手机即可一键申请。”

去年,武汉市改造老旧小区284个,加装、更新电梯992台。今年,武汉继续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下足“绣花”功夫,还将改造老旧小区200个,完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000台,持续推动电梯更新。

我为武汉“十五五”规划献一策

活动正在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