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普京已经定了日程,8月底到9月初来中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还会在华待上几天,规格不低、时间不短,安排得也都是实在事。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白宫见韩国总统李在明,聊着聊着突然说,自己“希望今年之内或者尽快访华”,还开了个像玩笑的话:说不定能跟李在明一起坐飞机来中国,既省能源又保护臭氧层。
意思很明显了,普京要来,中国这边正有大事要办;特朗普怕被晾在一边,赶紧把“访华”这事拉回大家视线,还特意点了个“特别人选”一起,戏做得挺足。
普京这次来的目的特别明确:一方面是赶上历史节点,要一起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中俄在那场战争里都是主战场,牺牲特别大,2015年两国领导人还互相去参加过70周年纪念,算是有“传统”了,现在接着这么做,分量很重。
另一方面是要落实实在事,俄方早就提前铺了不少“路子”: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先来了北京,聊的是怎么应对西方制裁、稳住能源合作这些难办的事;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总经理切梅佐夫还放话,愿意按咱们的需求提供民用航空发动机。
再看特朗普,普京这边风头正劲,他要是一点动静没有,舆论焦点就全跑到欧亚大陆这边了。所以他赶紧做了两个动作:一是公开说“希望尽快访华”,把自己往镜头中间挪;二是把“特别人选”推出来,说能跟李在明一起坐飞机来中国。这么一搭,目的很清楚:既把韩国绑进这段剧情里,又给自己加了戏。
那为啥是李在明?因为他上台后一直说要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跟中国闹得太僵对韩国没好处,美国想让韩国“全力配合”围堵中国,韩国也扛不住。而且韩国在九三纪念活动的安排上一直没把话说死,民间还传着“特朗普去了,李在明才会去”的说法。特朗普顺着这个话头提“一起坐飞机”,韩国就有台阶下,他自己也不至于显得被动,这叫“把镜头抢回来”。
另外,他还说了句“狠话”撑场面——“中国必须给美国出口稀土磁铁,不然就征200%的关税”。为啥选这时候说?因为稀土磁铁不是小事,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的很多关键设备里都得用,美国短期内根本离不开中国的供应。喊“200%关税”,舞台效果足,能哄国内听众,也能给谈判加点码。但真要落实,压力首先得砸到美国自己下游产业头上,所以这种话更像“摆姿态”。一个“尽快访华”,一个“一起坐飞机环保”,再加上一张“200%关税”的威慑牌,三张牌叠一起,特朗普把动静搞起来了,但离“把事办成”,还差好几步。
中方怎么看这事?话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底线,同时肯定要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元首之间的交往能起到战略引领作用,说明咱们大门是敞开的,但规矩也摆在那儿。来不来、什么时候来、带谁来,都不是重点,关键是来谈什么、怎么谈、能不能谈出平等和实在的结果。这就回答了标题背后的核心——不是谁怕不怕被冷落,而是谁能拿出真东西。
普京这次来中国,是奔着“办实事”来的,特朗普这波表态,是为了“抢镜头”,访华、同机、关税,一起把动静堆起来,后面能不能落地还得看;李在明会继续走平衡路线,给自己留选择;中国这边,不抢戏也不躲戏,按自己的节奏把盘子稳住。
等九三纪念活动过了,实打实的消息出来,就会更清楚:谁才真在舞台中央,谁怕被冷落,是谁一个劲往镜头里挤。到那时候,一眼就能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