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行业领域工作人员,肩负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利益的重任。然而,总有少数人因利益诱惑、侥幸心理或防范意识缺失,突破保密防线、触碰法律红线,从受人尊敬的行业精英沦为危害国家利益的泄密者,背后的教训深刻而惨痛。今天,“保密观”公众号发布典型案例——
利欲熏心被境外策反
赵某某,我航天领域科研专家,在赴某国访学期间,被境外间谍人员盯上。起初,对方只是约他吃饭、出游,向他赠送礼物等。随着关系拉近,对方不时向他询问一些敏感问题,并支付不菲的咨询费。赵某某临近回国前,对方亮明间谍身份将赵某某策反,并为其配备专用U盘、网站,用于下达任务指令、回传情报信息。
据央视新闻报道,其回国后利用在科研院所工作的便利条件,大量搜集我国航天领域核心要害情报,并使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的专业间谍器材,将情报提供给对方。其间收取数十万元间谍经费。
每次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与其见面时,发放的间谍经费都是以现金的形式,并且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还会特意叮嘱,这些钱不要存入银行,也不要向任何人转账,避免留下追踪的痕迹。
尽管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精心策划、小心实施,但这一切依然没能逃过我国国家安全机关的视线。
最终,赵某某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万元。
心存侥幸携种质出境
某农业研究所研究员符某某,被单位公派赴外国某大学做访问学者。看到实验室有许多先进设备,其萌生了将国内科研项目带到国外做实验的想法,企图借此完成科研任务,在同行面前“风光”。其明知水稻种子不能私自携带出境,仍在未经审批情况下,分批将61份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携带出境,提供给外方研究机构和人员。其中1份野生稻资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资源,严禁向境外提供。
最终,符某某因犯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
混用设备遭“木马”窃密
某军工集团高级工程师孙某,在编制项目方案时,从互联网搜集了多项技术文件资料。因其搜索涉及的领域特殊,引起境外间谍情报机构关注,对方向其互联网计算机定向发送了“木马”窃密程序。其对此毫不知情,将文件资料与隐藏其中的“木马”窃密程序一并拷贝至U盘,并在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导致多份涉密文件被窃取。
事发后,孙某受到开除公职处分。
重要提醒
据国家安全机关统计,留学生、高校师生、军事发烧友、军工企业国防科研单位人员、年轻网友等,容易被境外间谍机构策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