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陇南西和疾控中心)

疫苗,是守护健康的 “隐形盾牌”,为我们抵御各类疾病的侵袭。然而,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仍被各种各样的疫苗谣言所误导,从而对疫苗接种产生疑虑。为了让大家能够正确认识疫苗,科学接种疫苗,疾控君梳理了大家最关心的九大疫苗谣言和误区,快来一起重新认识吧!

谣言 1:自费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比免费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效果好

关于接种疫苗的常见谣言,一次击破!

真 相:

国家对疫苗执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疫苗在上市使用前均经过最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无论是自费疫苗还是免费疫苗,它们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都有着严格保障,都是有效且安全的。免费疫苗由国家买单,旨在预防一些对公众健康威胁较大的常见传染病;自费疫苗则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补充,可预防其他一些特定疾病。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自费疫苗就比免费疫苗效果好。

关于接种疫苗的常见谣言,一次击破!

接种小贴士

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规定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这些疫苗是根据国家疾病防控的重点和需求确定的,对保障公众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务必按照规定为孩子接种。

谣言 2:没必要接种自费疫苗

真 相:

自费疫苗和免费疫苗是从预防接种管理层面区分的,从疾病防控的角度来看,两者同等重要。免费疫苗主要针对一些高发病、危害大的传染病进行预防,而自费疫苗能帮助我们预防其他可能面临的疾病风险,扩大免疫保护范围。例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自费疫苗,对于特定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能有效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

接种小贴士

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以及疾病流行情况等,综合考虑为孩子接种自费疫苗,这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进一步补充,能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免疫保护。

谣言 3: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力比疫苗效果好

真 相:

虽然自然感染确实能让人体产生免疫力,但这种方式存在极大的风险。疫苗可以保护大多数人,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是在人为可控的情况下,让身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避免自然感染带来的诸如重症、并发症甚至死亡等种种疾病风险,无疑是更优的选择。以麻疹为例,自然感染麻疹可能引发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而接种麻疹疫苗则能安全有效地预防麻疹感染。

接种小贴士

刻意用身体感染病原体来获得免疫力是拿生命健康在冒险,切不可取。按时接种疫苗,是保障健康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

谣言 4:一次打两针疫苗太多,孩子免疫系统负担不了

真 相:

接种小贴士

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家长们无需过于担心孩子免疫系统的承受能力,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为孩子完成疫苗接种,能让孩子及时获得全面的免疫保护。

谣言 5:孩子还小,大一点再打疫苗,反正以后能补

真 相:

延迟接种会让孩子在 “空窗期” 暴露于疾病风险。疫苗的免疫程序是基于疾病高发年龄和免疫效果科学制定的,只有及时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例如,乙肝疫苗在孩子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脊髓灰质炎疫苗按照规定时间接种,能更好地预防小儿麻痹症。一旦错过最佳接种时间,孩子感染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接种小贴士

监护人应当切实保证适龄儿童按照规定及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配合学校和托幼机构查验证。家长要认真记录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按照预防接种证上的时间安排,按时带孩子去接种疫苗,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谣言 6:成年人抵抗力强,不用打疫苗

真 相:

接种疫苗在保护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出生后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成年人的免疫力可能会因生活压力、慢性疾病等因素而下降,一些传染病对成年人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例如,流感病毒感染成年人后,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影响工作和生活;带状疱疹疫苗能有效预防中老年人常见的带状疱疹,减轻病痛折磨。

接种小贴士

成年人可以通过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HPV 疫苗等预防疾病,疫苗接种适用对象以疫苗说明书为准。建议成年人定期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根据医生建议和疫苗适用范围,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进行接种,为自己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谣言 7:“过敏体质” 不能打疫苗

真 相:

“过敏体质” 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如果正处于过敏状态或正在治疗中,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应激状态,此时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过敏反应,或者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可以暂缓疫苗接种。等过敏症状缓解,身体恢复正常后,再咨询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接种小贴士

接种前应如实告知接种人员自己或受种人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过敏史、近期是否生病等信息。医生会根据这些情况,综合评估能否接种疫苗以及接种的时机,确保接种安全有效。

谣言 8: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说明疫苗有问题

真 相:

所有疫苗均经严格安全验证,多数不良反应与个体差异相关,与疫苗质量无直接关联。疫苗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或短暂发热、乏力等症状,属于人体免疫系统激活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1 - 2 天内可自行缓解。而严重过敏等异常反应发生概率极低,一旦出现,建议及时报告并就医。例如,接种百白破疫苗后,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疼痛,这是身体对疫苗的正常免疫反应,并非疫苗质量问题。

接种小贴士

接种后需留观半小时,以便在出现急性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得到救治。留观期间,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皮疹等异常表现。回家后,若孩子出现不适症状,可先进行简单护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谣言 9:打了疫苗还是得病,一定是疫苗失效了

真 相:

接种疫苗的意义并不是保证百分百不生病,对个体而言是大大地降低感染疾病和重症的风险,从群体角度则是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的效果。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非 100%,受个体差异、病毒变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会有少数人在接种疫苗后仍感染疾病。但即使感染,接种过疫苗的人症状往往会相对较轻,恢复也更快。以新冠疫苗为例,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风险,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种小贴士

从官方渠道获取疫苗接种信息,主动接种疫苗,自觉抵制谣言,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相信科学,正确认识疫苗的作用和效果,积极参与疫苗接种,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贡献力量。

来源:Vaccine前研

疫苗,是守护健康的 “隐形盾牌”,为我们抵御各类疾病的侵袭。然而,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仍被各种各样的疫苗谣言所误导,从而对疫苗接种产生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