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官宣完成电磁弹射试验的消息,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
22日解放军海军正式宣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款舰载机在福建舰上成功完成电磁弹射起降试验,不仅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器技术的国家,歼-35的“上舰”标志着我国率先实现了隐形舰载机从航母上电磁弹射起飞,这是美国都没有做到的壮举。
当歼-35从福建舰甲板起飞时,F-35上“福特”号仍遥遥无期
美国海军首艘装备电磁弹射器的“福特”号航母,虽然早在2017年就已经完成舰载机电磁弹射与拦阻回收试验,但需要注意,当时“福特”号弹射的是一架“超级大黄蜂”舰载机,截至目前该舰仍未能完成隐形舰载机弹射试验。
2019年美国政府问责局给出的评估认为,“福特”号航母最快可能也要到2027年才具备部署“闪电”联合攻击战斗机(F-35C)的能力。
更离谱的是,报告还指出,由于电磁弹射技术的不成熟以及设计缺陷等因素,美国海军起初并没有将“闪电”战机纳入“福特”号的电磁弹射与阻拦回收测试中,这进一步加剧了“福特”号弹射隐形舰载机的延误。
这回福建舰真领先美国海军了
可以这么说,目前美军航母除了在数量与动力系统上仍领先中国,在其他领域,我军航母的各项能力建设已经追赶上美国海军,某些方面还实现了超越。
然而,福建舰及其舰载机联队为解放军海军远洋作战体系带来的最大变化,并不仅仅在于歼-35的“上舰”。
当前我国已经服役的两艘航母辽宁舰与山东舰的舰载预警主要依靠直-18预警直升机,但该机的探测范围相对有限,只能说暂时解决了我军航母防空预警能力从无到有的问题,但远远达不到“挑大梁”的标准。
另一方面,如果要强调航母对海打击能力,无论是歼-35还是歼-15,其搭载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攻击效能,可能不如055型驱逐舰连续发射高超音速导弹所形成的饱和攻击。
055的反舰导弹“量大管够还包邮”
因此,对于解放军海军而言,扩大防空圈、加强空基电子战能力,以及部署真正可靠的预警指挥体系,是我军航母建设亟需弥补的短板。
而这也正是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地方:它不仅仅是增加了多少公里探测距离,或者多了几架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的问题,而是通过电磁弹射这一关键技术,使舰载机得以满载、高效、持续升空作业,解决了航母编队“看得远、指挥得动”,以及“打得远、打得狠”的问题。
换句话说,福建舰作战体系一方面将扩大整支航母舰队的防空识别圈,强化电子对抗能力,另一方面则构建起远海指挥控制节点,为055编队搭载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瞄准“指明方向”。
“射程之内,没有远洋”
这就像我国海军宣传片所说的,以后“远洋”不再是地理概念,而是能力范围。
传统的“远洋”通常指远离岸基力量支援的公海,然而凭借福建舰的作战体系,未来解放军海军能够将高效的舰载打击力量甚至是岸基火力结合起来,从而将有效的控制力与打击力投送到前所未有的远洋深处。
这便是“112座发射单元,量大管够还包邮,射程之内,没有远洋”的深层含义:只要在福建舰体系化侦察和火力覆盖的范围内,即便是在远洋,解放军也如同在“家门口”一样有效掌握敌方动向并进行打击,彻底粉碎某些国家干涉中国周边海域事务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