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本报记者 王宇露

  随着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改革东风扬起,主动管理正重归舞台中央。唯有秉持专业主义的笃行者,才能于时代浪潮中精准捕捉价值;唯有恪守持有人利益至上的守护者,方能于行业变革中筑牢长青根基。

  站在二十周年新起点,华商基金将继续以深度研究夯实基础,以卓越业绩驱动发展,以厚重责任赢得信任,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星火燎原中,与时代共进、与价值同行。

  坚守主动管理:在坚守中扎根,积星火而燎原

  在被动投资呼啸扩张的年代,主动管理是一条艰难而必要的道路。

  2019年至2020年,主动管理迎来历史上相对辉煌的时期,产品业绩节节攀升,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为持有人创造了良好的收益和体验。然而2021年中市场见顶后,业绩承压、规模缩水、投资者质疑,主动管理经历了三年多的困难时期。市场偏好开始转向红利投资、被动投资,这让主动管理承受了巨大压力。

  因为难,所以才有价值。华商基金没有转身追逐风口,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孤独的路,把“主动管理坚守者”写进基因——以专业立身,不主张追逐短期赛道,而是依托自身深厚的积累,从专业角度出发,去捕捉经济发展和产业变迁中最具生命力的公司。

  在华商基金总经理王小刚看来,这段艰难时期恰恰是行业重新思考和沉淀的过程,华商基金完成了三大产品板块的战略拼图和升级:一是主动权益风格多元化,从之前的价值成长,到成长、均衡、价值、周期等多箭齐发;二是发力以权益思维驱动的“固收+”产品,债券部分不做下沉,重点体现权益增强能力;三是完善指数增强产品谱系,用主动选股能力捕捉超额收益,突出“增强”二字背后的量化智慧。

  契机出现在监管政策改革之后。2024年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提出“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证券基金机构高质量发展、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决策部署。今年5月,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多项政策举措推动行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积极支持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这一系列变革推动了主动管理的重新回归,华商基金的前瞻性变革也迎来开花的土壤。

  主动管理不仅是一种投资策略,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主动管理的核心价值在于“发现价值,重估价值”。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必然会出现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甚至全球影响力的上市公司,而主动管理机构的价值发现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通过专业研究,主动管理机构能够将资源配置到代表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和经济转型趋势的产业和公司中,助力完成经济转型的全过程。

  人才培养与投研建设:平台筑基文化引领,让一代代“火把”接力

  “华商基金在主动管理方面的能力优势,依靠的是从公司成立到现在不同阶段的管理者和不同时代特点的基金经理共同积累和传承下来的。”王小刚表示,这背后,既有优秀人才的推动作用,也离不开有效的投研平台和制度。

  做好主动管理,内部人才梯队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如果主动管理是华商的生命线,那么投研人才就是生命线的源头活水。截至2024年末,华商基金投研团队规模达65人,平均从业年限近8年,其中10年以上资深基金经理17人。通过“内生培养+外部引进”双轨机制,公司构建了梯队有序、传承有序的人才体系,为长期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做好主动管理,要以“深度研究”夯实投研根基。为了把根扎得更深,华商搭建了一条“研究员—中级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的透明阶梯,并配套清晰的成长路径。一名优秀的研究员,不仅要有能力去发现好的标的,持续输出可转化为收益的有效推荐。在“深度研究驱动投资”的理念支持下,要求基金经理与研究员深入到上市公司的上中下游去做产业调研,而不是闭门造车。

  做好主动管理,除了有“源头活水”,还要有让其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平台。《行动方案》强调,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华商基金一直着手自建“华商金海螺”投研平台,辅助投研一体化工作,把历史上散落的路演记录、调研纪要、组合推荐、净值曲线全部数据化。“我们希望每一任基金经理的α,都能沉淀为华商可复用的β。”王小刚表示。

  做好主动管理,“硬平台”之外,华商基金同样看重“软文化”——积极沟通、乐于共享。华商基金高度重视投研人员的沟通机制,通过搭建内部投研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缩短“研究-投资”转化链条。定期的投研交流会,使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之间、基金经理与基金经理之间都能够更加高效地共同讨论投资策略,增强双方在投研活动中的理解和协作,有效促进策略优化与反馈迭代,确保研究成果高效转化为组合收益。开放包容的氛围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更推动投研能力代际传承。

  业绩是生命线:以收益带动规模,以责任赢得未来

华商基金总经理王小刚:锻造主动管理价值 守护投资者至上初心锻造主动管理价值 守护投资者至上初心

  资产管理之道,不在朝夕之“赢”,而在长远之“兴”。业绩始终是公募基金的生命线。

  面对费率改革带来的挑战,华商基金不改初心,坚持“以业绩带动规模”的公司发展战略。王小刚表示,降费是让利投资者的重要举措,公司坚决拥护支持,唯一要做的就是继续做好产品收益,提升投资者体验,增加投资者对产品的持有时间,通过业绩带动规模,而不是依靠高费率维持运营。

  当前,公募基金行业进入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华商基金积极响应:

  一是积极参与创新产品试点,响应公募行业改革方向,以持有人利益为核心目标打造产品。公司是首批获批浮动费率产品试点基金公司之一,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强化与持有人的利益绑定。

华商基金总经理王小刚:锻造主动管理价值 守护投资者至上初心锻造主动管理价值 守护投资者至上初心

  二是逆周期布局和投资者陪伴。近年来,华商基金积极优化服务生态,尤其在市场情绪低迷期,华商基金非常重视投资者陪伴,通过专业护航,传递理性投资理念,协同投研、品牌与产品等部门,引导投资者认知价值洼地,实现“低位播种、长期收获”的良性循环;在市场鼎沸之时,公司坚持以持有人利益为先,坚持做正确的事,对产品布局保持一份审慎。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长,映照初心。今年是华商基金成立20周年,回顾华商基金的发展历程,王小刚认为最重要的经验是专注和责任。公司坚持将有限的资源和能力聚焦在核心方向上,心无旁骛地做好主动管理;同时强调责任感,每位员工都背负着做好工作的责任,基金经理更要低调谦逊,以创造投资者回报为己任。这种专注和责任的文化使得华商基金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稳步发展。

  展望行业未来,在科技革命和AI浪潮推动下,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投资机会将持续涌现,公募基金行业将会更加均衡发展,既有指数投资提供稳定的底层支撑,又有主动管理发现价值重估,基金行业将会迎来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华商基金也将继续坚守主动管理的发展战略,以投研建设为支撑,以业绩为导向,以持有人利益为初心,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沃土上耕耘收获,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定的回报,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