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雪超 青岛报道 通讯员 丁飞
九月的青岛,海风刚拂去啤酒节的泡沫,青岛市北区大鲍岛又被另一股热潮点燃——9月19日,里院喜剧节正式启幕,脱口秀、情景喜剧在百年里院轮番上演,鲍岛堂厨的海鲜套餐、劈柴院锅贴的特价折扣、孟洛川旗袍的手作体验同步上线,“喜剧+文旅+商业”的组合拳,让这条历史街区成了“逛吃娱”一体的沉浸式消费场。另一边,9月20日,以“阶跃·潮生”为主题的青岛波螺油子拾贰阶首届互动艺术节同步登场,艺术策展、互动工坊、先锋市集三大板块强势启幕,为市民游客献上为期3天的文化盛宴,更正式启用街区“螺美术馆”,后续主题展览将持续至11月中旬,两大活动隔空呼应、彼此赋能,共同开启青岛老城文旅融合的全新篇章。
作为青岛最早商业中心,大鲍岛是市北历史城区更新的“破冰者”,如今焕新延伸至馆陶路、无棣路。斑驳里院重焕光彩,老字号与新潮业态齐聚,喜剧节等特色活动更让城市故事多了鲜活注脚。
2025年8月19日,“招商伊敦”号和“蓝梦之歌”号邮轮同时靠泊青岛邮轮母港。
老字号“潮”起来:
从“味道记忆”到“体验打卡”
今年78岁的周先生,牵着老邻居的手,先在波螺油子拾贰阶看了艺术家陈尚隆笔下的里院水彩画,又走进广兴里感受喜剧节的热闹,不禁感慨:“这感觉就好像早年间的热闹回来了……”与这份追忆交织的,是年轻身影:不远处,穿汉服的姑娘举着青岛啤酒透明袋,刚拍完喜剧打卡照,又扎进文创店选“啤酒主题”冰箱贴,又顺手买了支美猴王雪糕——大鲍岛的“新老对话”,恰是市北区老城焕新的缩影。
即墨路6号“瑞蚨祥创始人”匾额亮相,百年老字号旧址后院重开。店内清水墙泛着岁月光泽,山墙弧线流畅,“前店后厂”布局保留。“这是文脉接续,要让年轻人触摸老字号历史。”瑞蚨祥第六代传人孟庆钢说。
370米即墨路上,英记楼、劈柴院锅贴等20多家老字号入驻,变身“鲍岛食里美食街”。清晨,锅贴香气引客;午后,老师傅展“酥里藏金”技艺;傍晚,酒馆碰杯声交织烟火气。“不少市民带老人孩子来,老人常念叨‘小时候在这买点心’。”青岛环海湾文旅集团专员臧乔说,美食街平衡客流、补餐饮短板,延续老青岛“味道记忆”。
老字号还玩出新花样:英记楼成沉浸式体验空间,游客可学做“花样馒头”;玉柱花饽饽开面塑课;瑞蚨祥打造旗袍体验馆,计划开刺绣、盘扣课。“要建传统文化集聚区,让老字号成市井‘潮牌’。”臧乔期待满满。
漫步大鲍岛,斑驳窗棂木纹、老式啤酒宣传黑板、模糊“大鲍岛”老邮箱随处可见。工作人员查档案、对照老照片还原细节,用老物件唤醒记忆。四川游客常女士扫院门前二维码,看修缮前后对比照感叹:“既能看现在,又知过去,这更新太有意义!”
百年里院构建起新中式美学韵味。
消费力“聚过来”:
首店、光影秀解锁老城新玩法
百年里院的砖瓦间,非遗古韵与潮流活力正悄然交融。日前,山东省文旅厅组织的韩国网红博主团走进大鲍岛荷田私塾,在这座百年街区的雅致空间里开启文化体验之旅。博主们先品温润回甘的养生茶饮驱散旅途疲惫,随后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在老师指导下轻执茶筅,循古法搅动茶汤探寻宋代点茶“乳面聚花”的奥秘;又持漆笔在素白扇面上勾勒线条,感受漆扇工艺“慢工出细活”的匠心。镜头里满是惊喜笑容,交谈中流露文化共鸣赞叹,非遗技艺在跨国互动中愈发鲜活动人。
“市北区的老城更新做得特别有章法,它不是简单的翻新,而是真正做到了‘留记忆’与‘创价值’的共生。里院本身就是最好的文化符号,而政府搭建的商业生态和持续的节会引流,又让这份文化吸引力实实在在转化成了消费活力。”碧荷集团合伙人、战略发展部负责人郭宝亮谈及入驻感受时,言语中满是认可。老建筑的文化魅力与完善的商业生态,让入驻的荷田水铺客流、名气双增。
如今大鲍岛招商率近90%,餐饮、民宿、文创等业态汇聚,非标商业空间锁定“年轻力”。首店经济与百年建筑碰撞出精彩:布兰兔的植物庄园里,英式下午茶遇青砖灰瓦;X—FAT仓库售货店咖啡与设计师服装跨界;小岛日记里,顾客喝咖啡、学画画,享悠闲时光。夜晚,老建筑化身3DMapping秀幕布,光影展现里院变迁与城市故事。大鲍岛“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爆款”,樱花市集、露天电影夜、非遗展持续带来新鲜感。今年5月至8月中旬,街区客流达540万人次,销售额破5243万元。
百年老字号旧址后院重开。
新动能“引过来”:
邮轮经济破浪前行,绘就“未来航线”
沧海浮云,潮声如诉。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正在日新月异中孕育着新期待。一栋栋现代化高楼正拔地而起,新经济加速集聚,青岛市图书馆新馆将在期待中展露新姿,小港湾码头规范提升项目稳步推进……
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窗口示范区”,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战略正转化为具象场景,在邮轮港区核心区域4.2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山东港口航运金融中心、世界之眼等项目相继交付,港青路、港极路等市政道路顺利通车,累计完工面积约50万平方米,每寸空间都在演绎着向海而兴的“生长记”。一座融合产业、生态与生活的“国际港城”正加速成型。
“发展邮轮经济,不能只停留在‘运客人’,更要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邮轮文旅部部长郝东陈称,青岛正从“港口运营”向“产业发展”转型,重点突破邮轮运营、物资供应、人才培养等领域。如今的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早已超越“码头”的单一属性,成为青岛名副其实的“城市新地标”。
城市记忆何以延续:
以“人”为核,向未来生长
历史城区更新中,“尊重文化本底、功能复合、可持续运营”是关键。市北在大鲍岛探索出“解题思路”:运营上,“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引入文旅集团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资本,建“文化+商业+社区”生态,推动从“输血”到“造血”;业态上,新老业态并重,借节会引流;品牌上,打造“大鲍岛”“波螺油子·十二阶”IP,让“逛大鲍岛”成休闲新选择。
“人”是核心驱动力。为引年轻人,大鲍岛设“快闪店”,建创业孵化模式;为留原住民情感,啤酒节办“里院家宴”;还启发原住民成“老城讲解员”、捐老物件、开“家庭民宿”,让城市记忆“活”起来。
如今,市北更新的“触角”持续延伸:馆陶路将打造沉浸式市井文化休闲街区;无棣路街区已完成修缮,未来将依托多元业态构建体验地标,进一步打响“波螺油子·十二阶”品牌,打破“千城一面”的困局。
从大鲍岛的热闹繁华到波螺油子的艺术活力,从周先生等老居民的怀旧回忆到年轻人的打卡分享,从老字号的重聚创新到新业态的绽放成长,市北区的老城更新从来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记忆的唤醒与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