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西洋彼岸,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在向总统特朗普递交一份可能改变战争进程的军事计划。与此同时,俄外长拉夫罗夫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出强硬表态。战局将如何发展?
环球网消息称,联大期间,乌总统泽连斯基与特朗普举行了会晤,泽连斯基不仅向特朗普提交了大反攻计划,还直接要求美方提供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
这已不是简单的政治试探,而是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的军事请求。
乌克兰目前拥有的“风暴之影”导弹射程约300公里,而战斧的2000公里射程意味着从乌克兰领土发射,可以覆盖俄罗斯西部大部分战略目标,包括莫斯科。
泽连斯基的威胁并非空谈。
他在与特朗普会面后立即宣布:“如果俄罗斯拒绝停战,那么他们应该在基辅寻找更多防空洞——因为俄罗斯会需要这些防空洞。”
他还放话称,“如果俄罗斯敢让基辅停电,乌克兰也会让莫斯科停电。”
最主要的是,特朗普的态度又出现了大的变化,从之前不同意乌克兰使用美制武器打击俄本土,到现在虽未明确承诺,但是变成了持开放态度。
这也就意味着,乌克兰随时都有可能用美制武器打击俄本土。
基于此,乌克兰最高军事指挥部已经制定了三重战略应对俄罗斯。
第一重战略是在顿巴斯要塞区域阻挡俄军主力。
乌军正在构建纵深防御体系,利用要塞化城市消耗俄军有生力量,这一战略在近期成功减缓了俄军的推进速度。
第二重战略是持续打击俄罗斯能源系统。
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炼油厂的袭击已导致俄罗斯汽油产量下降约14%,这种经济打击正在缓慢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潜力。
第三重战略则最为敏感——准备对俄罗斯本土实施大规模导弹袭击。
乌军消息源透露,一旦获得战斧导弹,他们将有能力打击俄罗斯境内的武器生产基地、指挥中心和关键基础设施。
有消息称,乌克兰似乎已经在测试俄罗斯的反应。
近期乌军无人机对俄罗斯战略预警雷达的袭击,被解读为未来导弹攻击的准备工作——这些雷达是俄罗斯核预警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一位欧洲官员私下表示:“乌克兰对于西方的价值在于,任何一个北约国家向莫斯科发射导弹都会遭到核报复,但乌克兰不会。”
正是这一残酷的现实,让西方敢于持续武装乌克兰,而不必担心直接卷入核冲突。
俄罗斯专家近日发文警告:“如果乌克兰导弹击中莫斯科,而俄罗斯没有采取核反击,将意味着威慑战略的破产。”
他认为,这将导致西方更加大胆地提供先进武器,形成“切香肠”效应。
显而易见,俄罗斯当前面临的真正危机,不只是基辅的导弹威胁,还有美西方国家的不停试探。
对此,俄外长拉夫罗夫在联大明确表示:“俄方将对任何侵略行径作出坚决回应”。
面对西方压力,普京正在打出一手精密的东方牌局,而中国、伊朗和朝鲜成为这场赌局的关键筹码。
朝鲜方面,金正恩的承诺已经从政治表态转向实质行动。
韩国情报部门估计,已有超过1000个集装箱的军事物资从朝鲜运抵俄罗斯,这些物资包括炮弹和短程导弹,直接缓解了俄军前线火力不足的困境。
伊朗则成为俄罗斯的无人机与技术后方。
近期俄罗斯与伊朗签署的价值250亿美元核电站建设协议,以及米格-29战斗机的交付,显示两国合作已超越简单的武器交易,进入战略协作层面。
伊朗提供的“见证者”无人机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这些低成本无人机有效抵消了乌克兰在无人装备上的优势。
而中国,则是普京“经济命脉的守护者”。
普京访华回国后,俄罗斯突然宣布“将对中国供应最先进的飞机发动机”,这一决定震撼了西方国家。
有分析称,飞机发动机技术一直是俄罗斯严格保护的领域,如今这一突破性合作,意味着俄罗斯正以战略技术换取中国的持续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方面保持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另一方面避免直接军事援助,防止西方制裁升级。中国对俄石油采购量的增加,以及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出口的增长,已成为俄罗斯维持战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有分析称,普京现在正是“有求于中朝伊”的时候,如果乌克兰真的动用“战斧”发起打击,那俄罗斯将会展开一场激烈的“莫斯科保卫战”。
军事专家普遍认为,更大的风险在于误判。一旦乌克兰导弹击中莫斯科民用设施,无论是有意还是失误,都将迫使普京做出极端反应。
北约情报显示,俄罗斯已开始重新部署其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系统,这些导弹能够携带核弹头。与此同时,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冬季即将来临,乌克兰已获得以色列提供的“爱国者”系统,并期待F-16战机改变战场态势。而在另一边,普京有中俄伊“坐镇”——是寻求外交解决,还是准备迎接莫斯科上空的导弹火网?
在基辅,泽连斯基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乌克兰全境地图,地图上的箭头不再指向第聂伯河以东,而是直指莫斯科。这个冬天,两个首都之间的距离,从未如此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