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9月30日电(记者周义)9月29日下午,福州火车站地下一层人声鼎沸,崭新的地铁站内聚满了期待的目光。随着闸机放行,福州滨海快线正式载客运营,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突破200公里。
记者随着客流走进车站,广播“列车即将进站”的提示音刚落,一列崭新的列车缓缓停稳。只见车体涂装以“碧海蓝天”为主题色带,车身绘有连绵山峦与海浪波涛,融合了福州“三山一水”的独特地貌。
走进车厢,宽敞的空间令人眼前一亮 :全列四节车厢共设196个座位,最大载客量超过1000人。与常规地铁采用纵向座椅不同,滨海快线增设了横向座椅,长途乘坐也不易感到疲累。
9月29日,乘客搭乘滨海快线列车前往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列车平稳启动,时速表数字快速跳动:80、100、120……窗外的景象飞速掠过,车厢内并没有高速行进中常有的沉闷感。“滨海快线列车的车体更宽,最高时速达140公里。车内还配备了压力波控制装置,能有效缓解乘客在高速通过隧道时的耳部不适。”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王洋介绍。
列车亮点层出不穷:每节车厢中部都配有行李架,乘客不用“抱行李挤地铁”;车厢内配备了无线充电和USB接口;无障碍区域宽敞得足以容纳轮椅自如转弯;车门上方的动态地图用中英文双语显示,到站提醒格外醒目。种种细节,尽显人文关怀。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条线路的“智慧”。滨海快线创新采用“直达快车+大站快车+普通列车”混合运行模式,记者乘坐的这趟大站快车,从火车站到机场仅需约38分钟,而直达快车最快只需30分钟。
拖着行李箱的大学生、背着双肩包的上班族、抱着孩子的年轻父母……一些乘客告诉记者,以前去机场只能坐大巴或者打车,路上至少一个小时,现在地铁直达,让通勤和赶飞机都从容了许多。
“南公园站到了。”广播响起,记者的目光被站台设计吸引。抬头望去,天花板设计以“福州三宝”之一的油纸伞为灵感,柱面雕刻传统工艺纹样,整个站厅犹如一座微型博物馆。此外,东门站以水纹装饰诉说晋安河的内河文化;滨海中央商务区站的LED星空灯带如海浪起伏,与现代新城的科技感交相辉映。
列车一路飞驰,驶过乌龙江,从老城的市井烟火,渐次转换为新城的现代化园区——闽侯东南汽车城、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数字福建产业园、VR产业基地……
9月29日,列车通过福州滨海快线乌龙江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抵达长乐国际机场站后,只见地铁出口与机场直接相连。乘客纷纷下车,脚步声、行李箱轮子的滚动声与广播声交织,源源不断地注入机场出发大厅。列车并未止步,而是载上新的乘客,再度启程。
这条62.4公里的轨道,承载着福州“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发展决心,成为继闽江水脉之后,又一条奔向蔚蓝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