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高原(左)与同事沿着大运河开展巡查。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
本报记者 王琪鹏
大光楼下,燃灯塔旁,大运河静静流淌。这个假期,千年大运河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到通州打卡。一群“城管蓝”沿着大运河开展巡查,平均日行两万步,默默守护着这条千年文脉。
昨天上午,市城管执法局水务执法总队通州分队的高原和同事来到北关拦河闸,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工作。高原,人如其名,一米八多的大个子,让他和女同事搭班时总是显得很“突出”。
“水文设施正常,周边没有堆物堆料,没有发现人为破坏……”高原的执法记录本上,每一条重点检查内容都打上了对钩。北关拦河闸是北运河上重要的水工建筑,地处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核心区域。北关拦河闸周围,坐落着大光楼、燃灯塔、千荷泻露桥等知名景点,执法队员们却无暇停下脚步来欣赏。高原介绍,水务执法“费腿”,虽然队员们每天都开车,但车到不了的地方就得步行检查。平均下来,他们每天要走上两万步。
和人们所熟悉的城管工作不同,水务执法队员的工作内容涉及400余项职责,主要涵盖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等方面。虽然看上去离普通市民的生活有点“远”,却又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大运河水质越来越好。来大运河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不就是环境变好的证明吗?”高原指着不远处的“水上运动项目活动区”标识牌说。在通州区,40公里的大运河河道实现旅游通航,水岸绿化率达98.26%,昔日的“臭水河”如今成了市民亲水休闲的生态廊道。这个假期,除了对闸坝、河道的安全检查外,引导市民游客文明游览、不乱扔垃圾也成了水务执法队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位于北关拦河闸下游的漕运码头,是市民游客登船游览大运河的主要点位。“船把式”李金胜见到高原,主动上来打招呼:“放心吧,咱们这里的船都是电动的,不烧柴油汽油,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李金胜说,为了保护运河,船上有专门的保洁员,河上也有打捞垃圾的船只。
商户如此支持配合,让高原这个土生土长的通州人十分感慨。他的家乡漷县镇,是大运河上的一个古镇,他从小就是在运河边上长大。“记得小时候环境很差,运河里全是垃圾,没人愿意去河边玩。现在,经过治理的河道美得就像公园,很多人带着孩子去游玩,真的不一样了!”让家乡的河流越来越好,高原觉得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