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守勇,39岁,山东德州临邑人。2003年,谭守勇来到天津做厨师,到今天从事餐饮行业已有22个年头。2010年,谭守勇到和平区河北路上这家“东林餐厅”当厨师长,15年过去了,餐厅又开了两家分店,谭守勇也正式接管这家餐厅。
不少老顾客对我说:“要不是你们员工称呼你老板,我们都不知道你是老板,还以为你就是个厨子。”因为从开门到打烊,他多半都扎在厨房里。三家店的员工也不知道,自家老板哪天会到哪家店做起“临时厨师”。
不亲自上灶台的饭馆老板不是好大厨
上午十点不到,东林餐厅河北路店的厨房员工刚开始在案板上切蔬菜、肉丝,身材“发福”的谭守勇便推开了后厨大门。这一刻,员工们知道,今天中午自家老板又要在这里亲自炒菜了。一如既往地开始补齐调料台上的各种调料,谭师傅还不停询问着各种开餐前的准备情况:“扣肉上屉了吗?”“鲫鱼十一点以后再宰呀,别宰太早了。”“焖子都是今天早晨送来的吗?”……
十一点刚过,服务员小张推开厨房小门问道:“谭哥,来了三名外地游客,人家问‘天津家熬鱼’是什么鱼。”当服务员告知顾客是鲫鱼后,谭师傅开始指挥厨工杀鱼。厨工从水箱里捞起一条鲜活的鲫鱼,刮去鱼鳞后,剪刀“咔嚓”一声,鱼腹便被剪开。很快,两条被清理干净的鲫鱼到了谭师傅手里。经过初炸的鲫鱼躺在锅内,当混合着糖醋、面酱、料酒、生抽、葱姜蒜的复合料汁烹入锅内的一刻,浓郁和香味充满了整个厨房。这时候,谭师傅还不忘指导一下店内的其他厨师:“天津家熬鱼,就得鱼要活、酱要陈,差一点味儿就偏了”。十二点半,餐厅已经坐满了人,后厨的抽油烟机也嗡嗡响个不停。还在颠勺炒着八珍豆腐的谭师傅,听见前厅传来争执声,急忙放下锅铲出去看,原来是两位南方游客嫌贴饽饽熬小鱼太咸,正在向服务员大声吐槽着。谭师傅急忙走上前,一边吩咐让服务员送上一壶酸梅汤,一边说道:“这菜是天津老味儿,按本地人口味调的,可能您第一次吃不太习惯。我再给您做一份淡口的,算我送您的,您尝尝合不合心意。”游客愣了愣,接过杯子不好意思地说:“老板,刚才是我脾气急了,不用重做,加点水焖焖就行。”
回后厨重新焖鱼时,小张问:“老板,人家都说加点水重新焖焖就行,您怎么还要重新做?”谭师傅看着咕嘟冒泡的鱼汤说:“咱这店紧挨着民园体育场,那可是网红打卡地,你没看见都是外地游客吗?咱这小店要是能让他们记住天津的好味道,也是给咱天津添彩儿不是?”
现买鱼也要做“罾蹦鲤鱼” 不能让外地食客留遗憾
一直忙到下午一点半,趁着客流间隙,脱下工作服的谭师傅急忙开车来到了成都道上的另一家东林餐厅。这家店同样在五大道风景区内,外地游客比河北路店的还多。此时,三名游客从店内走出来,一脸遗憾地说:“从视频刷到的天津菜‘罾蹦鲤鱼’这里说没有了,真扫兴。”听到这,谭师傅忙上前说道:“你们大老远来一趟天津,不能让你们吃不到想吃的菜啊。不过,这菜烹饪时间可有点长,您三位要是能等一会儿,我包您吃上天津正宗的‘罾蹦鲤鱼’。”听到此话,三名游客面露喜色,随着谭师傅重新走回店内。
进店后才知道,早上购进的四条活鲤鱼都已经卖完,加之客人太多,员工无暇去买鱼,服务员这才告知顾客没有鱼了。谭师傅让一名厨工骑电动车去附近市场买鱼,自己则做起厨工的配菜工作。与此同时,那桌客人点的其他菜品都已经陆续上桌了,虽然已等了半个多小时,当三名游客看着手提活鱼快步进来的厨工时,满脸都是赞许和期待。
说话间,宰杀好的鲤鱼在谭师傅手里已经被炸成金黄色,浇上糖醋汁,“滋啦”一声响,这道天津名菜“罾蹦鲤鱼”就好了。其中一名女游客用手机拍照后,忙不迭地将筷子伸向餐盘。听到三名游客不时发出的赞许,谭师傅脸上也挂满了笑容。
晚上九点,炒完最后一桌客人的菜,谭师傅才有空拿出手机,媳妇发消息,说孩子让他早点回家。他给媳妇回了条语音:“今天客人多,马上就回,给孩子带了爱吃的水果。”想起今天游客说的话,再想想他们吃得满足的样子,谭师傅琢磨,虽然累了点,但游客吃得香,心里踏实就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