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市早苗,大家可能想到的是那个向来以极端右翼形象示人的政客。可是,这位新当选的自民党总裁这次似乎要给我们带来点不一样的戏码。在赢得了自民党的掌声之后,她突然踩下了“刹车”,不再急于参拜靖国神社。
不参拜靖国神社,这样的决定听起来像是友好姿态,但其实,高市早苗不是一下子变成了“和平使者”。她的选择背后是日本政治生态中多重因素博弈的结果。
日本的政治联盟并不是铁板一块。高市的自民党和公明党的联合执政,是一种“捡来的联盟”,在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都未能拿到过半数席位。公明党则像是一位严厉的老师,直接告诉高市,如果继续刺激中韩,后果自负。这种“红线式”的警告,当然让高市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进一步讲,公明党也有自己的盘算。这个党派主要关注民生经济,其支持者中有不少依赖中日贸易的中小企业主,高市一旦激发中方反制措施,他们的日子就难过了。因此,所谓的“红线”,更像是保命的“保险绳”。
经济层面,任何一个稍微动脑筋的人都会避免轻举妄动。高市早苗并不是不知道,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两国的贸易额已经飙升至3000亿美元。如果因为参拜问题,导致中国采取反制措施,那么日本的农产品进口、能源合作势必受阻,到时物价飞涨,民生艰难,支持率下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即便是商界,也不希望因政治冲动影响经济稳定。在经济团体联合会的压力下,高市也只能退一步,承认“现实就是不能让政治争议凌驾于经济利益之上”。这份“紧箍咒”逼得高市暂时收回了她的激进姿态。
外交上,高市早苗面临的压力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和韩国对靖国神社问题的敏感程度不用多说。更何况,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即将开启,日本急需维持一个稳定的外交环境来推动印太战略。美国那边还私下传达了“请你别搞事情”的信号。为了不在关键时刻失去美国这个“大腿”,高市也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
尽管现在高市显得友好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真的改变了原则立场。她只是做了一些战术性的调整,而非价值观的彻底转变。她仍然强调“对华坦率对话”,但同时又加上一堆“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等前提条件。类似的务实调整在日本政坛并不是首次见到,比如安倍晋三曾用“不亲自参拜但送礼”的方式来跳过同样的问题。
因此,高市的这一“退一步”,无非是为了扫清推进修宪、强化防卫等核心议程的短期障碍。就此来说,与其说她对华示好,不如说她是在为自己未来的计划铺路。
那么,这场“参拜风波”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在这个安全与经济深度交织的时代,日本想构建真正稳定的区域关系,绝不能止步于短期的政治算计,而需要超越眼前挑战理解长远战略。换句话说,高市早苗的妥协是否能为日本的未来打开一扇新的窗,才是更应该被探讨的“风向标”。
总之,在高市早苗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政治家的复杂性——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却又巧妙地运用策略来维护自己的立场。在全球政治的棋局上,每步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而高市的这步棋,背后的算计和推演,值得我们反复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