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以节为媒激活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夜幕降临,环州故城依然游人如织。本文图片均由环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从9月下旬农民丰收节的金黄,到10月初国庆中秋“双节”的璀璨,环县,这座陇东小城用一场持续月余的精彩呈现,展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连日来,环县借势国庆中秋假期,以特色活动为载体,持续做热旅游市场,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6%。

以旅兴农 激活“乡土经济”

从农民丰收节开始,环县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依托环州故城景区,持续推出15项农文旅融合特色活动,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在环州故城农特产品展位上,金黄的小米、红艳的苹果、醇香的黄酒……吸引着游客纷纷驻足选购。“我们带来的20多种产品,都是直接从农户家收购的新鲜货。”合道镇工作人员王有杰指着琳琅满目的产品说。

美食品鉴区烟火缭绕,香气四溢。来自成都的游客张先生拿着刚烤出的羊肉串,吃得满心欢喜。“我们一家自驾西北游,路过环县,体验感非常好。”他笑着说,“这羊肉串肉质鲜嫩,名不虚传!”

在“环州好物·农产市集”上,合道镇的邓佳乐正对着手机镜头热情直播:“宝宝们看过来,这是咱合道的新苹果,脆甜脆甜的;这是林下散养的土鸡蛋,营养价值高……”

直播间里,天南海北的买家不断涌入。“今天已经接了200多单了。”邓佳乐趁着直播间隙对记者说,“以前总觉得我们这山沟沟里的东西卖不远,现在有了电商,啥都能卖出去了。”

在环州故城二十公里外的庄子峁生态农庄,负责人杨清艳带着一群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体验传统农耕。“来,小朋友们,试试怎么推这个石磨。”她手把手地教着孩子们磨豆浆,欢声笑语在院子里回荡。

“以前我们的农产品要组织外出推销,现在游客上门来买,这是农旅融合带来最大的变化。”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志萍说。

以文塑旅 传承千年文脉

新落成环州大剧院成为了文旅新地标。剧院内,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精彩上演,当英娘摆出“反弹琵琶”的经典舞姿时,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太美了!”带着孩子观演的韩女士忍不住地赞叹:“没想到在家门口能看到了这么高水平的演出!”

从10月1日开始,环州大剧院演出不断、热闹非凡。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的演职人员在这里呈献了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大型民族管弦音乐会《胜利之光》、民族音乐会《国风·国韵》等精品演出。

在古色古香的环州故城内,皮影戏台前总是围满游客。老艺人手中的皮影跳跃翻飞,幕布上演绎着千古传奇,幕布下是一张张陶醉的面孔。来自陕西西安的小游客萌萌拉着妈妈的手不肯离去:“妈妈,那个小人儿怎么会动呢?我也想学!”

老艺人听到后,笑着招呼萌萌到幕布后面,手把手地教她操作皮影。虽然动作笨拙,但萌萌开心得直笑。

这一幕,恰是文化传承的最美写照。

以融促产 走实发展新路

细雨蒙蒙,环州故城景福门广场却人潮涌动。环县20个乡镇的文旅推介和文艺汇演正在这里轮番上演。

樊家川镇的《盛世鼓舞》鼓点铿锵,环县道情《大开板》声音洪亮,天池乡的《春风十万里》旋律轻快,唱出了乡村的生机与希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集中呈现乡村发展的崭新面貌。让广大游客了解环县、记住环县,让环县成为游客心向往之地。”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志萍说。

“双节”假期,免费的公交、免费的停车场、免费的景区摆渡车,让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常宏连连点赞:“环州故城环境好,停车等服务都免费,特别方便。”

在环县敬业路小吃街,摊主陈娜忙得不亦乐乎。她经营的猪血烩豆腐深受欢迎,日均营业额超过2200元。“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游客!”她边给客人打包边笑着说,“虽然累,但心里甜。”

窑洞客馆更是大受欢迎,“外地游客约占一半,所有房间早已预订一空。”环县窑洞客馆工作人员马宝娥说,“我们还给客人提供免费早餐。”

夜幕下,300架无人机在环州故城上空上演光影秀,五星红旗、和平鸽、环县宋塔等图案依次绽放,引来观众阵阵惊叹。

当农业遇见旅游,黄土高原的田园变成了热门景区;当文化邂逅游客,千年文脉在现代舞台重获新生;当服务温暖人心,八方来客成为环县故事的传播者,农文旅深度融合之路,正在这方沃土越走越广阔。(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通讯员 李文)

环县:以节为媒激活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环县在环州故城举办庆丰收及农业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

环县:以节为媒激活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农特产品展销现场,环县小吃备受游客青睐。

环县:以节为媒激活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环州故城游客冒雨观看演出。

环县:以节为媒激活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环州故城无人机表演秀。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