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30日,全市场基金平均收益近19%,其中共有92只公募基金实现收益翻倍,最高收益率近200%
文|《财经》记者 黄慧玲
编辑|郭楠 陆玲
国庆长假归来,市场的做多热情集中释放。
10月9日,A股高开高走,上证指数突破3900点整数大关,刷新2015年8月19日以来新高。深证成指上涨1.47%,创业板上涨0.73%,科创50上涨2.93%,红利指数上涨0.65%,北证50微跌0.18%。沪深两市成交额2.67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4746亿元。3109只股票上涨,2184只股票下跌。
从板块来看,稀土、铜产业、稀有金属等有色板块上涨超7%,核电相关板块亦表现活跃。白酒、谷子经济、房地产、海运、免税店等板块下跌。
事实上,A股的结构性行情贯穿了2025 年。根据Wind(万得)数据统计,截至9月30日,全市场基金平均收益近19%,其中共有92只公募基金实现收益翻倍,最高收益率达到194.49%。但在结构性行情中,基金业绩分化亦十分显著,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的首尾差距也超过了200%。
进入四季度,市场对行情走向的分歧与对热门赛道估值泡沫、交易拥挤等风险的关注同步升温。前期凭借科技、医药板块实现收益翻倍的绩优基金,既面临规模扩张后调仓难度加大的挑战,也需应对板块估值透支后的业绩验证压力;而普通投资者则在追涨高景气赛道与布局防御性板块的选择中纠结,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地缘政治等外部变量扰动,四季度市场的结构性博弈更趋复杂。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36.2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式进入36万亿时代。其中股票型基金5.5万亿元,混合型基金4.1万亿元。根据Wind中报数据统计,投向A股的部分在6万亿元左右。
权益类基金表现强劲
在今年前三季度的结构性行情中,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强劲。
表现最好的是国际(QDII)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37%,主要得益于对港、美股市场中科技、医药等行业的重仓(剔除2025年成立的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
投向A股市场为主的主动权益基金的表现与QDII不相上下。普通股票型基金与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约为36%,灵活配置型基金今年以来收益27%。
商品型基金今年平均收益为34%,整体业绩较好。商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或能源等大宗商品,其中以黄金类基金占比最高。2025年,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各国央行持续购金以及美国贸易政策引发的通胀担忧等多重因素不断推高金价上涨。
股票型FOF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近30%,7月后业绩增长加快。这类基金主要投资于其他股票型基金,通过合理配置不同风格、不同行业的股票型基金,分散了风险,同时也分享了权益市场上涨的红利。
被动指数型基金与增强指数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也在30%左右。指数型基金以紧密跟踪特定指数为主要任务,2025 年市场整体呈上涨态势,这些指数也随之上升,被动指数型基金因此获取了市场平均收益。
固定收益类方面,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等低风险基金今年表现不佳,部分产品三季度期间出现小幅负增长。从宏观环境看,随着2025年经济预期逐步复苏,市场对利率上行的担忧加剧。由于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呈反向变动关系,且中长期债券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利率上行预期直接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从而制约了乃至拖累了这类主要持有债券资产的基金净值表现。
92只基金收益翻倍
Wind数据显示,今年已有92只基金实现收益翻倍,远超过去数年的同期水平。永赢科技智选以194.49%的收益率位居榜首,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155.14%的收益率紧随其后。
从业绩分布来看,收益率在120%-140%之间的基金共有8只,包括中欧数字经济、恒越优势精选、中航机遇领航等产品。收益率在100%-120%之间的基金数量最为集中,达到78只,包括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汇安成长优选、安信新回报等。
从基金类型来看,偏股混合型基金成为高收益阵营的绝对主力。数据显示,收益翻倍的基金中,有51只为偏股混合型基金,占比达到55%。
灵活配置型基金亦有15只产品收益翻倍。此类基金在资产配置方面具有更高灵活性,部分产品通过准确把握股债轮动机会,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实现了可观收益。
被动指数型基金和国际(QDII)基金分别有6只和15只产品收益翻倍,主要集中在医药、科技等细分赛道。其中,港股创新药ETF系列产品表现尤为突出,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多只主题ETF收益率超过110%。
从基金规模角度观察,中小规模基金在高收益阵营中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规模低于10亿元的产品共有75只,规模在10-50亿元之间的产品有13只;规模超过50亿元的产品仅有4只。
在结构性行情中,中小规模基金通常具有更好的调仓灵活性和个股集中度,更容易实现突出的业绩表现。不过,部分绩优基金在三季度出现了明显的资金流入,规模快速攀升,这对未来这些基金的调仓能力和业绩持续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科技、医药驱动上涨
进一步分析高收益基金的投资布局可以看到,科技与医药板块成为推动基金业绩上涨的主要动力。
在科技板块方面,光模块产业链成为最大赢家。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三只光模块龙头个股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各类基金的前三大重仓股中。以前三季度业绩第一的永赢科技智选为例,其前三大重仓股正是这三只个股。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经理任桀在中期报告中表示,中国厂商擅长的光通信、PCB 领域在过去两年的AI发展中实现了高增长,今年以来客户逐渐提出更高、更长期的需求后,一些过去保守的厂商也进入历史性的扩产阶段。随着全球大客户需求持续扩张,以及AI产业的长期发展,中国厂商有望持续分享全球AI发展的红利。
“随着模型成本的下降和性能提升,我们观察到在海外‘AI产品开发→用户和用量上升→商业模式验证→收入和利润规模化增长’这一价值实现路径陆续得到验证。”中欧数字经济基金经理冯炉丹分析,在垂直应用领域,已有少部分领先企业通过AI能力实现了实质性的利润增量,同时越来越多的AI原生应用公司展现出加速的收入增长轨迹。在此行业背景下,当前阶段最确定的投资机遇在于海外推理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未来最核心的观察变量则是更广泛商业闭环的形成。
在医药板块方面,创新药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前三季度收益率超过150%,前三大重仓股为映恩生物-B、科伦博泰生物-B、信达生物。中银港股通医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等基金的重仓股也集中在创新药方面。
“目前市场对于创新药的产业量级理解还是低估的。创新药产业趋势是系统性能力提升,是几年维度的大机会。”华安医药生物基金经理桑翔宇进一步分析道,“创新药预计在 9-10 月BD预期打满、评级略降低;CXO和器械板块环比改善,但内需部分仍有不确定,以找个股为主;中药、药店等需要进一步观察恢复情况,选择优先级更靠后。”
四季度的机会与风险
四季度行情将如何走向?多家券商研究所发布了相关展望报告,TMT、新能源与电力设备、有色金属成为强共识赛道,服务消费、基础化工等则存在分歧。
“历史经验表明,四季度市场往往会进行结构性切换,前几个季度上涨的主线延续跑赢的概率较低。我们认为,胜负手可能来自两个方向,一是顺周期板块,二是低位科技分支。”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本轮趋势行情中市场高度结构化,多头和杠杆集中于AI上游算力硬件龙头,导致少量个股对大盘影响放大。若量能充沛,则上述方向有望共振大盘续创新高;若市场进入缩量,则高杠杆方向“多杀多”风险加剧。因此,由于多头拥挤、主线不确定性放大,追涨的胜率和赔率都出现下降,此时资金更可能流向性价比更高的方向。
东吴证券认为,资金在四季度的切换更多体现了“稳”的特征,过去15年,金融、稳定风格在四季度跑赢万得全A的概率更高,达到了53%,对应银行、家用电器等行业的超额收益胜率较高,达到了60%。“这综合体现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切换,市场参与者选择对前期盈利的板块进行获利了结,并在四季度调仓进入偏防御性的板块以稳定当年收益率。”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市场风格维持高位震荡,仍围绕科技主线,风格偏向半导体板块展开交易。从催化因素和时序上看,下半年通常是国产科技行业的技术发布、新品迭代的密集周期,半导体、AI应用、AI算力、海外储能及风电等方向确定性持续增强。结合市场环境、催化因素以及综合量化指标研判,建议关注上述五大主题方向。
风险方面,当前最受关注的是部分热门赛道的估值泡沫化和交易拥挤度问题。当前,部分光模块龙头企业的市盈率已突破80倍,显著偏离其历史估值区间,也普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同时,一些创新药公司的市值已提前计入了其核心产品成功商业化带来的潜在收益。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偏高估值水平下,一旦出现业绩不及预期、研发进展受阻或行业出现负面政策,都可能引发剧烈的估值回调。
此外,交易结构的拥挤也放大了市场脆弱性。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募基金在半导体行业的配置比例创下历史新高,对医药板块的配置也迅速回升至高位。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高度集中的持仓虽然在过去形成了推动股价上涨的正反馈循环,但也意味着后续增量资金空间有限,任何边际上的买入力量减弱都可能触发反向的调仓行为,加剧股价波动。
分析高收益基金的行业配置数据,可以发现大部分行业集中度极高。多数绩优基金的第一大行业配置比例超过40%,部分主题基金甚至超过90%。这种高集中度的配置策略虽然能够在趋势明确的行情中充分捕捉板块上涨的收益,但也对基金管理人的研究能力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多位基金经理在季报中提示了波动风险。
永赢基金任桀在季报中连续提示,永赢智选系列是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工具型产品,其所布局的行业具有高成长性的特性,难免伴随着较大的市场波动。越是在市场热度高的时候,越是要认识到做好适当性管理的重要性,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
冯炉丹也提醒投资者,AI行业在技术快速发展与市场商业化进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技术演进的速度可能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或政策风险等因素,可能影响投资回报。
“今日创新药板块再次下跌,基本面方面并无大变化。”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周思聪认为,经历了最近两个多月的震荡和盘整,“无论资产优劣和确定性的强弱,有个创新药资产就预期要BD”的非理性行为可能会冷静。“产品已经成药、有业绩、或者产品临床阶段靠后BD确定性强的中大型市值的创新药企业可能重新获得市场的关注。下一阶段,行情的核心特征有望从情绪驱动的修复向基本面驱动的增长转变。”
“市场在短期快速上涨后需要时间消化,预计短期维持区间震荡格局,或以结构性机会为主。策略上建议稳中求进,逢低布局、避免追高。”富荣基金表示。
责编 | 张雨菲
封图来源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