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布丁

中文互联网上,“玻璃大王”曹德旺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比如近两年坊间一直有个说法,说他做慈善很慷慨,对员工却很苛刻。曹德旺本人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进行了回应。

他说做慈善,用的是他个人的钱,不是公司的钱。福耀集团有4万名员工,月平均工资1万元左右。公司的策略是要高于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但不能高出太多,“既要具备竞争力,也要应对风险”。他还强调,企业家的事业是风险事业,每天都面临着风险,如果把利润都分掉或者拿去发福利,既不利于抵抗风险,也无法向股东交代。

实话说,曹德旺的回应没问题,但似乎并未平息网友针对他的指控。不少人仍借机发挥,指责他“拿员工的钱去做慈善”。

很难考证曹德旺“做慈善很慷慨对员工很苛刻”的说法,始于何时、出处在哪,但这一说法被更多人所知,大概始于两年前。

彼时网传曹德旺公开发言称,特斯拉的工资待遇太高,远远超过国内同行的薪资待遇,这是在破坏正常的行业竞争,并称“宁愿捐出100亿,也不会给员工涨工资,因为高工资会让年轻人失去奋斗的动力”。

曹德旺做慈善慷慨对员工苛刻?这种批评没道理

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尽管福耀集团随后发文辟谣,称网传内容完全是凭空捏造,但正如大多数网络谣言的传播路径,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曹德旺“有钱捐款没钱给员工涨工资”的流言,不但没得到澄清,反而被进一步传开了。

其实,稍微用脑子去想想,曹德旺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立场,公开发表这样的言论。福耀玻璃和特斯拉并非竞争对手,而是合作关系。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电动汽车,就部分使用了福耀玻璃,曹德旺完全犯不着去拉踩特斯拉。

再回到争议原点,曹德旺真的对自家员工苛刻吗?福耀集团员工的工资很低、福利很差吗?

先说工资这块吧。曹德旺说福耀集团员工平均月薪1万左右,在制造业,这个水平不算最高,但肯定不算低的。具体到岗位,一线工人大概4000-8000元,中高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能到1万以上。福耀集团是上市公司,每年、每季度都会发布财报,感兴趣的可以去翻财报看看。

拿特斯拉员工的平均工资和福耀集团员工的平均工资对比,肯定不合适,都不是一个行业。要知道,特斯拉的薪酬竞争力和福利待遇,放眼国内所有的制造业企业,都属于顶尖水平,没有可比性。

至于同行业,我没找到准确的数据,但从市场角度看,倘若福耀集团的薪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能留得住人吗?能做到行业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还有人拿福耀美国工厂工人的工资作比较,这就更荒谬了。

曹德旺做慈善慷慨对员工苛刻?这种批评没道理

在纪录片《美国工厂》里,曹德旺旗帜鲜明地反对建立工会,扬言“工会进来,我就不做了”。代价之一,便是维持当地员工的薪酬竞争力。福耀美国工厂这些年盈利不错,员工工资涨了,双方倒也相安无事。

另一方面这也是企业成本比例控制问题。曹德旺此前在采访中提到,美国工人工资和福利,占到营业额的40%多,的确比中国高。但美国制造业的赋税低,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成本也更低,节省下来的成本可以对冲人工成本的上涨。

说白了,在这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员工工资高低、福利好坏,都是由市场供需关系、企业税负等综合因素决定的。福耀集团的薪酬有无竞争力,工人们会用脚做出选择。曹德旺用自己的钱做慈善,对企业形象和品牌效应,本身也是正反馈。

这几年,骂资本家“黑心”,似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相对高调的曹德旺,就成了最容易被攻击的靶子之一。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网上信息很多是断章取义,没有完整的上下文,拼凑在一起的。”

诚然,和企业家相比,工人处于更弱势的地位;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人的薪资水平、福利待遇和话语权等,都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改变需要时间,需要考虑很多复杂的企业环境问题,不是骂骂曹德旺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