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在未管所遭殴打致死:被伤害的与被惩罚的丨在场

▲张扬在深圳 受访者供图

红星新闻记者 胡闲鹤 主编 王继飞

编辑 成序 审核 任志江

(文中张扬、张晓、张涛均为化名)

2024年4月,不满16岁的湖北襄阳少年张扬因犯罪获刑,当年5月被移交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湖北省未管所”)。完成两个月的入监学习后,7月底马上可以被探视。

犯事前的那个暑假,张扬在姑姑张晓家看过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等待探视期间,姑姑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了长长一段留言,打算探视时把书带给侄子重读,让他在特殊的境况中回想生命和自由的意义。

但书再也没有机会送到侄子手上了。2024年7月22日晚,分配监区后的四天,张扬进了ICU,次日凌晨死亡。检方起诉书显示,张扬遭同监区3名罪犯多次殴打致死。这3人还借故殴打欺凌、体罚同监区另外10名罪犯。

今年5月底,3人被控故意伤害罪、破坏监管秩序罪一案开庭审理,目前案件尚未宣判。此外,未管所相关民警因涉嫌滥用职权犯罪,也被追究刑责。

最后一个暑假

2023年,不满15岁的张扬经历了家庭变故。当年3月,感情不合的父母离婚,他选择跟着爸爸张涛过,妈妈去了邻市生活。离婚后一两个月,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张涛的一只眼睛失明了。那年暑假后半段,在广州生活的张晓邀请哥哥张涛一家过去玩,顺便陪他治眼睛。

8月11日,张扬和爸爸、奶奶来到广州。在姑姑家,上初中后不怎么爱学习的他在姑姑、姑父的引导下看完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畅销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两年后再提到这本书时,张晓感慨万千:“他当时仿佛预习了自己生命最后一段的经历。”

周末,张晓带张扬去深圳玩。一路上,她抓住短暂的相处机会跟侄子谈心,并拍下了这位迷茫的少年坐着沉思的一幕。“他这个年纪已经懂得一些事情了,当我聊到某些话题时他会烦躁,不作声。”张晓说。

张晓建议哥哥留在广州找份工作,“大城市方便治疗眼睛,另一只千万不能再丢了。”但张涛拒绝了,坚持要回老家。8月25日,一家人回到老家,30日张涛接到派出所的电话,称儿子“犯了事”,叫他过去一趟。自此,本已破碎的家庭走向深渊。

张涛打听到,从广州回来的当天和次日,张扬连续两天外出时,与其他几个同龄玩伴一起“犯了事”。8月30日,在初三开学的前夕,张扬被抓获。张涛在看守所见到儿子时问:“后悔吗?”

“后悔。”张扬说。

在未管所“非正常死亡”

2024年4月,张扬牵扯进的案件宣判,他因罪获刑,5月被移交湖北省未管所。此时,接连遭遇变故的张涛病情恶化,另一只眼睛也看不到了,孩子的事交给了他母亲。

出事后,张晓非常希望见到侄子,想当面问问他那两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张扬母亲告诉张晓,孩子完成两个月的入监学习后,7月19日被分配到后来出事的监区,据称当月底便可以被探视。

等待期间,张晓在《活出生命的意义》的扉页写了一长段留言,打算探视时把两本书带给侄子重读——另一本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想一想你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也想一想如果把‘光明’换成‘自由’,你是不是觉得曾经唾手可得的东西,现在来看是多么珍贵。”张晓嘱咐,“请保管好姑姑带给你的每一本书。”

16岁少年在未管所遭殴打致死:被伤害的与被惩罚的丨在场

▲张晓在《活出生命的意义》扉页留言 受访者供图

但书再也没有机会送到侄子手上了。7月22日晚9时许,张扬母亲接到未管所民警的电话,称孩子进了ICU。当时亲人们唯一能想到的原因是中暑了。次日0点30分左右,张扬被宣告死亡,随后他们从各地赶往武汉。7月26日,亲属获准查看相关监控录像,并在当天下午签署了《司法鉴定告知书》进行尸检。

张晓回忆称,案发当天的监控录像显示,孩子们起床后一直待在监区寝室内,两三名“老”少年犯不断要求新入监少年犯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对新少年犯打后脑勺、扇耳光、脚踢脚踹等。其间,一名“老”少年犯指使另一少年犯给他提鞋,进行生活伺候。

“霸凌行为持续到下午监区准备集合点名时,张扬在寝室内昏厥倒地,随后被同监室室友架出到寝室外大堂,坐在小板凳上等待点名。待点到张扬姓名时,他起身后立即倒地。”张晓说。

一个多月后,2024年9月12日,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出具了《司法鉴定意见书》,认为张扬“符合因闭合性胸部损伤(心脏挫伤、肺挫伤)致呼吸循环而死亡”。次日,武汉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武汉城郊检察院”)的检察官向家属确认,张扬系“非正常死亡”。

武汉城郊检察院今年3月向张涛开具的一份《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显示,该院巡回检察组将查明的湖北省未管所相关民警涉嫌渎职犯罪的线索于2024年12月9日上报至省市院,省市院经综合研判,认定相关民警已涉嫌滥用职权犯罪,将该线索交办至该院办理,目前该院已对涉案民警进行刑事立案,案件正在侦办中。

16岁少年在未管所遭殴打致死:被伤害的与被惩罚的丨在场

▲《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部分截图 受访者供图

“他们也是受害者”

殴打张扬致死一案由湖北省未管所侦查终结,今年1月8日,经武汉城郊检察院转至武汉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方查明:2024年7月19日至22日,被告人阮某作为湖北省未管所二管区一警区罪犯值班长、罪犯监督岗、二监室监室长,指使被告人夏某某、杨某某以培训管理新入管区人员为名,并借内务卫生、队列动作不好、不配合管理为由,每日反复多次对被害人张扬实施殴打、体罚,并限制其饮水和如厕次数。在此过程中阮某有时也参与。三被告人故意伤害张扬身体,致其于2024年7月22日18时许晕倒,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同期,阮某还参与并指使夏某某、杨某某以培训管理新入管区罪犯为名,借故殴打欺凌、体罚同监区另外10名罪犯。

检方认为,三被告人采取暴力手段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死亡;在服刑期间违反监狱管理规定,对多人殴打、欺凌、体罚,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应当以故意伤害罪、破坏监管秩序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起诉书显示,殴打张扬致死案发时,三人中年纪最大的阮某剩一个月满19周岁,夏某某18岁半,杨某某不满18岁。他们均在16岁多时,分别因犯贩卖毒品罪获刑三年四个月、犯强奸罪获刑五年、犯抢劫罪获刑四年。有多年监狱工作经历的人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根据司法部“分管分押”的要求,未成年犯在未管所服刑。但如果未成年犯成年后的余刑较短,一般情况下仍会接着在未管所服刑。

今年5月28日,案件在武汉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张晓介绍,当天阮某一人到庭,另外两名被告人线上参与庭审,三名被告人均没有亲属到场。庭审时,三被告人均认罪悔罪。

旁听时,张晓听到阮某陈述,“说民警不应把属于自己的职责交给他来负责。”在年纪最小的杨某某的自述中,张晓真切地听出了他的后悔与害怕,以及事后他的自我反思与精神折磨。

“听到他最后的独白,我情绪有些崩溃。既痛心侄子的离世,也痛心这几个孩子。他们也是受害者。”张晓说,事发时仍未成年的杨某某原本还有一年多就要出去了,后来得知张扬去世的消息,他也受到一些刺激。

目前,张涛一家正在等待案件宣判。

“生命的意义”

2024年9月16日,死因明确后,张扬的骨灰被送回老家安葬。这天,与张扬同龄的表妹通知了表哥生前几个要好的玩伴,来送他最后一程。

“三个男生一个女生,都穿着黑黑的衣服,到了后往地上一蹲,就一直等着。”其中一个男生告诉张晓,犯事当天,张扬曾打电话叫他过去一起玩,但因为他爸爸叫他在家帮忙干一点活儿,最终便没去。

假如张扬也没去,一切都没发生。2024年的夏天,他大概率进了当地的职校,毕业后再外出打工。家人对张扬的期盼是“要有一技之长,能够养活自己”,“做厨子、替人养宠物,都可以”。

如今,这些朴素的设想都不可能了。这两年为侄子的事情投入巨大心力的张晓安慰自己,“他仿佛就是为了其他千千万万的‘问题小孩’而来的,他十几年生命最大的意义,大概是引起大家对未管所规范管理的关注。”武汉城郊检察院的上述《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称,对于巡回检察过程中发现监狱监管执法方面的问题,该院已制发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积极督促整改,确保监管场所秩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