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京东披露,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这距离京东官宣与广汽集团、宁德时代合作推出“国民好车”仅过去一天。
与此同时,招聘平台上,京东汽车的岗位出现多个年薪超百万的岗位。
京东集团SEC副主席、京东集团CEO许冉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一同出席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继续推进在全渠道营销的合作,并就智能硬件与智能运营系统建设、采购供应链的数智化升级、海外业务布局、全球智慧客服、机器人、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探讨了合作可能性。
京东与三家企业的合作各有侧重:与广汽集团、宁德时代的合作聚焦于打造高性价比的“国民好车”;而与长安汽车集团的合作则更为全面,覆盖其旗下五大品牌,拟合作范围更广,双方共同探讨的城市智慧物流车辆等智能硬件与智能运营系统建设、新能源无人智能化车型尤为值得关注。
这一系列密集动作,让京东构建汽车生态的野心显露无疑。
在宣布合作的同时,京东已在招聘平台广纳贤才。
10月16日,京东在招聘平台发布了多个汽车相关岗位,其中“新能源产品经理”职位,该岗位的月薪范围为40-70K,年度总薪酬按照15薪计算,最高可达105万元。该岗位要求5~10年工作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主要负责京东汽车新能源中心化场景的产品设计。
京东对汽车领域的兴趣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18年,京东便上线了整车交易平台。2021年,成立汽车事业部,2022年,将线下汽车服务品牌“京车会”升级为“京东养车”;2023年,京东汽车事业部正式独立运营。2024年,京东汽车宣布加码布局汽车整车选购业务,包括线上、线下汽车销售,以及聚焦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业务,提升合作车企、厂商数量等。
东的汽车生态布局已构建起涵盖“买、配、养、用、换”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
线下,京东拥有近3000家京东养车门店和超4万家合作门店,为汽车销售后的养护环节提供了落地支撑。
京东此次进军汽车领域,表面上看似与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一样投身造车大潮,实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路径。明确表示不直接参与车辆制造的京东,更像是一位资源整合者与渠道赋能者。
这种轻资产模式,与小米选择自建工厂、华为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小米走的是自建工厂的“All in”路线,强调对制造环节的控制权。华为则采用软性参与模式,与多家车企合作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而京东的“态整合”式类似于“台驱动型产品共创”验,其自身不建工厂、不背资质、不管交付,而是主打用户洞察、产品共创和渠道转化。
京东已经官宣11月9日推出一款“国民好车”,你会期待京东的第一台汽车吗?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