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风华 以文润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二十周年特别活动举办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18日讯(记者 潘润华)10月18日下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周年特别活动在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办。

廿载风华 以文润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二十周年特别活动举办

活动上启动了“市民文化云端大讲堂”,云端大讲堂是一个集直播、点播、互动、社群、资源库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旨在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大讲堂”,使市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通过指尖便捷地享受高品位的文化盛宴,开启文化传播与文明传承新篇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王京生,坪山图书馆馆长,著名哲学家、作家、学者周国平,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李凤亮,以“文化营造与城市文明”为主题展开对话活动,回顾市民文化大讲堂作为城市文化自觉与文明传承载体的发展历程,探讨人文精神与城市文明的关系,以及城市文化营造路径。

廿载风华 以文润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二十周年特别活动举办

“一个地方的学术文化是整个文化的核心,它决定着一个城市文化的眼光、格局和底蕴。”王京生认为学术是文化立市的关键和根本。他谈到,深圳搭建“市民文化云端大讲堂”,为全国的一流学者在深圳传业授道解惑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也是举办文化大讲堂的初衷。

谈及深圳的“移民文化”,王京生总结其有四大特点,即:其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最快的移民城市就是深圳。其二,深圳这座城市非常年轻,同时城市市民的平均年龄也年轻。其三,历史上深圳是第一次主动移民,所以说深圳是一座梦想之城,是一个筑梦圆梦的地方。其四,深圳城市发展赶上改革开放这个时代。而改革开放又以深圳为桥头堡、领军者,所以为城市实现梦想提供了条件。“因为有梦想,所以深圳创新力十足,我觉得是最有创新力的一个城市。因为我们都是移民,所以我们平等,所以我们城市能够包容,能够包容一切,能够容纳一切,这就是最好的一种文化环境。”他补充道。

周国平表示,深圳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城市,绕不开两项重要的活动,即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和深圳读书月,他认为这二者对深圳文化城市发展功劳莫大。在他看来,文化和城市的关系就是,一个文明的城市是由有素质的人建造的,同时人的素质是文化培养的。“所以文化对于一个文明城市来说是非常重要。不但是对于一个城市,对于一个国家也是非常重要。”他强调。

李凤亮在分享中提及,城市不只是有产业、有科技,它更重要的是有思想的人在这里生活、工作、交流,最后它成为一个文化的容器,成为文明发声、发展,文化被消费的一个场所。“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文化,特别是我们的学术文化,作为思想引领的这样一个学术文化,它在一个城市发展当中显得特别重要。”他补充说,市民文化大讲堂是深圳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深圳学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的象征。

廿载风华 以文润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二十周年特别活动举办

据悉,作为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共同主办的学术性与大众化结合的公益性文化品牌活动,自2005年创办以来,大讲堂始终秉持“让深圳成为因学习而受人尊重的城市”理念,累计邀请中外名家学者超千位,举办讲座超过1400场,每年惠及粤港澳大湾区受众超5000万人次。活动先后荣获文化部“中国文化创新奖”、教育部“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等殊荣,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市民的精神大粮仓”,成为深圳文化惠民工程的亮丽名片。

本次市民文化大讲堂20周年特别活动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主办,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承办。

(文中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