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5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大厦建得更高,科技强国根基夯得更实。

本报特推出专版,汇总“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披露的最新数据,展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数说“十四五”科技成就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

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精准防治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了18%。

CR450动车组运营时速可达400公里。

C919目前累计获得国内外订单超过1000架。

基础研究实力增强

高被引论文数约占世界总数的1/3,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二。

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由2021年的47.2万人年增长到2023年的57.5万人年。2024年,我国高被引科学家达到1405人次,占全世界的1/5。

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我国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我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40%。

成果转化再上新台阶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达6.8万亿元。

科技金融精准助力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增加到8000亿元。

国家开发银行设立3000亿元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

开放合作“朋友圈”扩大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达6.8万亿元。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