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武汉大学文学院邀请作家匪我思存,举行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创意写作行业导师受聘仪式,并开展“网络文学新变之我见”的主题讲座。据悉,武汉大学今年新增非全日制研究生中文创意写作专业,招生人数30人,学制2年,学费一人6万/年。
武大此举引来不少争议,不少人认为武大作为双一流名校,邀请网文作者当导师给学生授课,有辱名校门楣。这部分人认为,网络小说不管影响力有多大,通常更注重娱乐性和商业性,文学价值不高,难登大雅之堂。还有人吐槽,有些网文作者连“的地得”都不分,让他们教学,难道不是误人子弟?
这里首先要强调一点,武汉大学文学院邀请匪我思存担任的是行业导师,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专职老师。
所谓行业导师,是高校结合不同专业情况聘任的校外教师资源。每个学校或者学院对行业导师的要求不同,但聘请的都是在相关领域一线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型人才。双方达成合作后,行业导师一般会给学生进行课程指导,举办专题讲座,或者提供实习机会。
《武汉大学文学院2026年非全日制中文创意写作专业学位硕士项目简介》显示,“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包括文学写作、影视写作和文化创意产业与写作3个方向,除了有校内专业导师30人,另外聘请了15位校外行业导师,匪我思存是其中一位。
从介绍来看,这个创意写作项目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有志于进入网文写作或者影视剧编剧行业、有一定财力的创作者。匪我思存是大众熟知的头部网文作家,有近20年的创作经验,多部大热作品被改编为热播影视剧,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武大邀请她当行业导师,对目标学员来说,颇有吸引力。
事实上,近两年来,面向粉丝群体或者文学爱好者开设创意写作课,是不少机构很喜欢的变现方式。比如著名知识问答社区知乎,这些年也致力于拉长小说业务产业链,向粉丝兜售小说创作课程。
机构盯上这块生意,并不奇怪。今年年初,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75亿人,同比增长10.58%,网民使用率为51.9%。此外,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娱乐产业的超级IP“源头工厂”。
与此同时,网文写作也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创作者素质良莠不齐,容易跟风,导致市场饱和,读者审美疲劳;大部分网文作者收入不稳定,存在残酷的“二八定律”,即行业顶端大神作者赚取了绝大部分收入,而腰部底层作者生存艰难。
《东宫》,匪我思存作品之一。
但庞大的用户规模及潜在的商业价值,吸引人前赴后继地加入网文创作的行当。据统计,2024年网络文学作者规模达3119.8万,较上年新增作者190.4万,这为创意写作课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现在高校普遍面临不小的财政压力,开设网文方向的写作课,也是自我造血的一种方式,这比通过涨学费、削减学生奖学金开源节流强多了。再说,网文能不能登大雅之堂,本来就是个伪命题。不管哪一类型的文学创作,有精品,也有拙劣之作;网文中有很多流水线式的“快餐文”,也有经得起推敲的佳作,搞文学鄙视链没啥意思。这种简单的标签化思维,恰恰是高校要破除的。
既然学员是来学网文写作,请匪我思存这样已经经过市场检验的作家传授经验,实在看不出有啥坏处。这两天还看到一则新闻,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和企业合作,开设全国首个“脱口秀”微专业。不管是创意写作,还是脱口秀,高校紧贴市场需求,让人学到一技之长,总比学一些水专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