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秋光如洗,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金琤教授等一行3人到访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图书馆参观学习。此次访问不仅是一场围绕古籍特藏管理的馆际交流,更是在书香墨韵间徐徐展开的一次跨越时空的学脉回响,承载着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文化情缘。
典籍珍藏:两馆古籍的历史积淀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典籍收藏源远流长。1952年院系调整时,图书馆接收了原齐鲁大学调拨的近二十万册中、外文图书,奠定了珍贵古籍收藏的基础。如今,山师大图书馆馆藏古籍达20万册,民国文献10万册,其中37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22种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2023年5月,图书馆更是在千佛山校区建成山东省高校首家典籍博物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影像等多种媒介,让沉睡的古籍焕发新生。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自1928年建校伊始,即重视图书馆馆藏建设。历经抗战时期的损毁、战备疏散的磨难,馆藏古籍依然薪火相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2年,陆维钊先生不顾高龄,带着刘江、章祖安辗转上海、苏州、绍兴、扬州、杭州等地,于冷摊旧肆中采购回近千册古籍、2300余件碑帖拓片、1200余本印谱。这些历经沧桑留存至今的古籍,是一位学者对文化传承的远见卓识,更是学校近百年校史上一笔丰富的精神与学术财富。
文脉相承:陆氏父子的两馆情缘
陆维钊先生是中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奠基人,曾在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执教二十年,晚年独创“蜾扁”书体,独步书坛,以其融通书画、诗文、篆刻与古典文献的全面修养,滋养了几代国美学人。
而陆维钊先生长子陆昭徽教授,曾任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长期任教于山师外国语学院,并担任统战部部长。正是在其主持图书馆工作期间邀请其父挚友、二十世纪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为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题写了“图书馆”三字牌匾。沙老书法雄浑刚健、气势磅礴,这三字不仅成为山师校园的文化地标,更是架起了连接两校的人文桥梁。
上世纪六十年代,陆维钊先生为国美图书馆购置古籍;八十年代,其长子陆昭徽教授邀请沙孟海先生为山师题“图书馆”三字,我们不禁感慨,这是两馆之间怎样深厚的一段学术情缘!
交流现场:古籍雅鉴,方册共话
访问期间,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新华、副馆长刘宪成等老师热情接待了金琤馆长一行。在了解山师图书馆的总体概况后,古籍特藏部主任张海峰重点介绍了古籍书库相关管理经验: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作为全国和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在古籍存藏条件上不断突破,古籍特藏部建设的恒温恒湿环境控制系统,为珍贵文献提供了科学的保存环境。
随后,金琤馆长一行参观了古籍馆、近代文献馆及典籍博物馆等特色空间。在古籍特藏部,双方围绕两馆共同收藏的稀见古籍《斯要堂印谱》展开深入交流。该印谱系清初新安印人许倬篆刻、性音校订,雍正三年(1725)成书。目前国内仅有兩处公藏,两馆各藏一册。山师图书馆所藏《斯要堂印谱》品相较好,纸墨莹润,唯缺序言首页;而国美图书馆所藏虽为全本,惜蟲蛀较为严重,序跋部分字迹漫漶难辨。经过细致地版本比对和文字识校,我们成功补出国美藏本序跋中缺失的文字。这场跨越馆界的学术对话,不仅弥补了两馆藏本各自的缺憾,更使这部沉寂多年的珍本印谱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藏
《斯要堂印谱》封面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藏
《斯要堂印谱》跋文缺字页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藏
《斯要堂印谱》跋文缺字页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藏
《斯要堂印谱》跋文缺字页
此次山师之行,不仅是两馆丰厚古籍收藏底蕴与共同学术追求的交融印证,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学脉寻踪与文化对话。愿以此次访问为起点,两馆能进一步加强在古籍整理、研究与推广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分享经验、互学互鉴,共同承担起新时代赋予图书馆人的文化使命,同谱新篇。
图文:张真 刘涟涟
编辑:徐燕妮 王冶陶 丁聿
审核:金琤 兰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