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10月5日左右,我们家就开暖气了。”10月23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江水河村村民周学会告诉记者。周学会家使用的是政府补贴改造的空气源热泵,自家控制开关,进入10月,村里夜晚气温降到0℃以下,家里就开始采暖了。
江水河村,周学会家的空气能采暖设备。受访者供图
江水河村位于灵山上,村口海拔1400米左右,是北京海拔最高的村庄。村里气温常年比市区低10℃左右,每年这里的冬天,来得都比市区早。10月18日,北京城区下小雨时,江水河村已经降雪了。村民介绍,对于降温,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村里已经完成清洁能源改造,随时都可以便捷取暖。
记者从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门头沟区已累计完成130个村和13个农村形态社区清洁取暖改造,目前山区供暖稳定,可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政府还制定了相关政策,有力支撑了清洁取暖改造工作。其中设备改造方面,采取市场化模式,村民按照实际需求自行购置清洁取暖设备,根据设备类型和能效等级等,分级对接奖补,每户最高奖补1.2万元。用电费用方面,享受电价补贴政策,每年采暖季期间20:00到次日8:00,电价补贴0.2元每度,叠加原有0.3元每度的低谷电价,村民按0.1元每度用电,每个采暖季每户上限1万度电。
在江水河村,冬季常住的家庭,大约有四五十户,村里采用电暖气和空气能采暖两种方式。周学会介绍,他家原本使用的是电暖设备,后来改成了空气源热泵,“比原本的电暖设备更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