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一对父子因食用自己种植的“蔬菜”中毒,被紧急送往安溪县中医院救治。
经鉴定,致使他们中毒的植物为曼陀罗,种子系自行网购来的。
经过医护团队的治疗,父子二人均已脱离生命危险。
1 误食中毒莫慌张 科学急救是关键
这两位特殊患者是一对父子,二人因食用了网购不明种子所种植的“蔬菜”后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继而出现胸闷、心悸、谵妄、兴奋、躁动不安、意识障碍等症状,被家人紧急送往安溪县中医院急诊科。经鉴定,他们所食用的“蔬菜”为曼陀罗。
据了解,曼陀罗为茄科曼陀罗属一年生热带草本植物,主要化学成分是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等生物碱。曼陀罗全株有毒,并且有多个品种,各品种之间所含毒性成分及量各不相同,根、茎、叶及花、果实含毒量也不等,以种子毒性最强。曼陀罗中毒,一般在食后半小时,最快20分钟出现症状,最迟不超过3小时。
接收患者后,医院迅速启动中毒救治程序,将这对父子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一步治疗。医护团队立即对二人采取高级生命支持措施,包括洗胃、导泻、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灌流清除体内毒物等,并且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保护心、肝、肾等关键脏器功能。经过持续治疗与护理,父子二人均已脱离生命危险,病情趋于稳定,现已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医生提醒,若不慎食用自种蔬菜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痛等疑似中毒症状,应保持冷静,立即采取科学应对措施。首先,立即停止食用自种蔬菜,避免继续摄入有毒物质;其次,尽快催吐,在中毒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可饮用大量温水后刺激咽喉部催吐,以减少毒素吸收(注意:腐蚀性毒物中毒或意识不清者禁用催吐);随后,应将中毒者迅速送往最近的正规医院,主动告知医生所食用的植物品种、食用时间及症状表现,并携带剩余食物或种子样本供医生判断,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2 网购种子有风险 警惕“三无”陷阱
随着网购的普及,许多人热衷于在网上购买稀有蔬菜种子,以体验“自种自吃”的乐趣。然而,网络平台上的种子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商家为吸引眼球,售卖来源不明、品种不清的“网红种子”和“新奇种子”,却未标注品种特性、种植禁忌和安全提示。这些种子可能是未经检疫的外来品种,甚至可能是含有天然毒素的野生植物种子(如某些含有强心苷、生物碱的有毒植物),其果实外观与普通蔬菜相似,误食后会引发恶心、呕吐、腹痛、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此次中毒的父子正是因为购买了未明确品种的“特色蔬菜”种子,种植成熟后未经确认便直接食用,最终导致悲剧发生。医生提醒广大群众,网购种子需谨慎,若源头不明,餐桌上的“天然食材”可能变成危害生命的“隐形杀手”。
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在种植与食用自种蔬菜时,务必从源头把控安全。首先,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种子至关重要——务必通过具备资质的农资店或正规农业电商平台选购,并仔细查验包装,确认其清晰标注了品种名称、产地、生产日期、检疫证明及种植说明,坚决拒绝“三无种子”。其次,对于不常见的品种,种植前必须确认其安全性——可通过咨询农业部门、专业农技人员或查阅权威资料,了解是否存在毒素、食用禁忌或特殊处理要求。同时,即使是常见蔬菜,首次收获食用时也应先小量尝试,观察24小时内有无不适反应,确认安全后再正常食用。最后,务必保留好种子包装和购买凭证,以便食用后若出现不适,能迅速向医生提供品种信息,为急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医生提醒:
市民若不慎食用自种蔬菜出现中毒症状,应保持冷静,科学应对,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在种植与食用自种蔬菜时,需从源头处把控安全。
综合:东南早报、泉州晚报
融媒体记者:邱丰、张晓玲
通讯员:王珍、黄小娇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