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主题前瞻

1、模拟芯片 |据证券时报,全球模拟芯片第一厂商TI进行大范围涨价,8月启动的新一轮调价,覆盖料号多达6万余个,这轮涨价力度比6月(3300款)大得多,堪称近几年少见的大调。此次涨价产品覆盖LDO、DC-DC、数字隔离、隔离驱动等主流产品,尤其聚焦工控类与算力相关芯片。通用料狂涨15%-30%,高端芯片直接翻倍。除顶级大客户,所有客户、代理商及在途货全涨价,范围史无前例。

点评:报道指出,TI的12英寸模拟晶圆厂(如RFAB2)产能虽在持续扩张,但车规级、工业级高端模拟芯片需求激增超25%,致使分配至消费电子领域的产能受限。与此同时,国内晶圆代工厂(如中芯国际、华虹)的BCD和高压工艺产能被AIoT、汽车电子大量挤占,模拟芯片供应链愈发紧张。此次TI再度宣布涨价,且TI和ADI部分产品交期已延长至20-30周,部分工业级产品交期甚至达40周以上。叠加近期国内芯片公司晶圆厂产能紧张的消息,国内一众模拟芯片公司很可能在TI涨价后迅速跟进,行业的拐点初显。分析师认为,TI这次大范围涨价对行业来说是重要的边际变化,同时结合政策端鼓励收并购、反内卷等支持,国产模拟芯片有望迎来重要的成长机遇。

2、TDI |据慧聪化工网消息,韩国韩华化学宣布其TDI装置因设备故障暂时停产,这已是今年以来全球第四起重大TDI生产中断事件。继三井化学事故、万华化学计划检修、科思创不可抗力事件后,全球TDI供应链再遭重创。

点评:目前全球TDI产能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区域,前五大生产商合计占据约75%的市场份额。这种高度集中的产业格局使得任何单一企业的生产中断都会产生“蝴蝶效应”。以本次韩华停产为例,其年产能达15万吨,占全球总供给的约5%,预计将直接影响亚太地区的现货供应。国外TDI供应格局生变之时,国内主要生产商也在经历检修高峰。目前中国市场TDI现货价格已攀升至16000元/吨以上,部分货源价格高达17000元/吨以上,国内主要生产企业8月TDI挂牌价纷纷上调。据买化塑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目前TDI国产货8月均价环比7月涨17.94,同比去年涨16.69%。目前全球TDI产能开工受到影响,TDI价格涨幅有可能会超预期,相关企业利润或有望得到修复。

3、电子皮肤 |据四川日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全球首个AI神经网络电子皮肤。这项突破性技术采用创新性磁感应方案,全球首创AI电子皮肤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触觉感知性能,为机器人、医疗监测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并以目前全球最高力测量精度、最高分辨率,最高感知频率的性能表现刷新行业标杆,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触觉感知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点评:中证报指出,电子皮肤作为一种高科技传感器系统,旨在模仿人类皮肤的各项生理功能。随着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子皮肤在智慧医疗、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突破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据Precedence Research预测,2024年全球电子皮肤市场规模约为63亿美元。预计未来十年,全球电子皮肤市场将以17%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4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

4、核聚变 |据IT之家,近日,江西聚变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媒体平台正式对外介绍其聚变-裂变混合堆——“星火一号”。“星火一号”项目由江西聚变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采用基于高温超导技术的紧凑型托卡马克装置,等效聚变功率大于40MW,总功率300MW,实现混合堆100MW级并网发电。一期项目落户南昌市瑶湖科学岛,计划2029年年底完成装置建设,2030年实现演示发电,力争在江西发出全球核聚变第一度电。据介绍,这种高温超导混合堆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聚变技术面临的多项难题,可以处理核废料,还能生产同位素药和核元素。

点评:中证报指出,核聚变材料在地球上极为丰富,且排放无污染,被人们认为是打开“能源自由”之门的钥匙。可控核聚变能源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一样,它也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核聚变的过程可以在碳排放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提供绿色能源。可控聚变能源具有无限、经济、可计划、清洁、安全等诸多优点,是目前科学发展水平下人类能够掌握的终极能源形式,甚至会推动人类文明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5、氢能 | 据中关村在线,近日,全球首个30MW级纯氢燃气轮机氢储能示范工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破土动工,这标志着我国在氢能发电及长时储能领域实现关键突破。作为全球首个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的30MW级纯氢燃气轮机项目,该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绿电制绿氢,绿氢再发电”的“电-氢-电”模式。

点评:中证报指出,氢能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其应用已从交通领域向工业、储能和电力延伸,形成多元化应用场景。伴随政策支持、技术迭代及产业链协同,氢能产业有望成为万亿级新增长极,全面赋能能源转型。

6、算力 |据界面新闻,华为将于8月12日在2025金融AI推理应用落地与发展论坛上,发布AI推理领域的突破性技术成果。这项成果或能降低中国AI推理对HBM(高带宽内存)技术的依赖,提升国内AI大模型推理性能,完善中国AI推理生态的关键部分。消息面上,华为在AI推理技术上的探索早已有之。今年3月,北京大学携手华为推出了DeepSeek全栈开源推理方案。该方案融合了北京大学自研的SCoW算力平台系统与鹤思调度系统,并整合了DeepSeek、 openEuler、MindSpore及vLLM/RAY等开源组件,实现了在华为昇腾平台上的高效推理。

点评:长城证券表示,从国内大模型的进展来看,一方面,伴随国内外大模型的持续升级,AI推理能力要求更高,对算力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另一方面,芯片的性能不断提升也同时促进大模型等在AI产业持续取得突破。同时,随着AI模型仿真活人的能力持续提升,助力更多 Al+应用商业场景落地,基于AI的数字互动有望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和游戏产业的热门赛道,算力各环节有望进一步发展。

7、机器人 |据中新网,8月9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产业发展”主论坛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并配套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专项支持政策,以十条硬核措施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精准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此次出台的专项政策,聚焦软硬技术协同攻关、数据要素先行先试、应用场景牵引推广、新业态全链条培育等关键领域,全国首创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二次开发社区支持、“打样券”、人形机器人销售补贴、供应链响应平台支持等8条支持措施,加快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抢占全球机器人产业制高点。

点评:东方证券表示,近年来随着人形机器人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机器人的关注点也逐渐从“能不能造""能不能动”到“能不能使用",而机器人的应用落地需要大小脑及模型的进步。近期我们看到国内外AI投资和应用加速,人形机器人大模型也有望受益AI突破并出现会加速发展,看好机器人板块景气度上升。华西证券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核心载体,正处于商业化爆发前夜。政策支持、技术成熟、需求激增与供给竞争共同驱动行业发展,预计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或突破1500亿美元。

宏观、行业新闻

1、证监会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不会出现大规模扩容的情况。(证券时报)

2、北京亦庄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 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北京亦庄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首批20个实训场将于本月开放。

3、工信部公示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4、河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河南省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支持项目建设方式,按照不超过设备、软件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建立以算力券为核心的算力平台运营结算分担机制。每年对用于大模型开发、训练和微调的高质量语料库每个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

5、注册资本高达950亿元的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

6、北京再次优化住房限购政策,符合条件家庭购买五环外住房不限套数。

7、《东莞市加快潮玩和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发布。

8、国家补贴直达乡镇,湖北孝感购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超2万元。(央视新闻)

9、“华龙一号”添新成员,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建设全面启动。(央视新闻)

10、江西聚变:“星火一号”项目计划2029年年底完成装置建设,2030年实现演示发电。“星火一号”项目由江西聚变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采用基于高温超导技术的紧凑型托卡马克装置,等效聚变功率大于40MW,总功率300MW,实现混合堆100MW级并网发电。

11、我国成功在海上发射一箭11星,吉利星座即将完成一期组网,服务全球用户。

12、华为将于8月12日在2025金融AI推理应用落地与发展论坛上,发布AI推理领域的突破性技术成果。这项成果或能降低中国AI推理对HBM(高带宽内存)技术的依赖。

13、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未来几年全行业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每年翻番。未来2-5年智能机器人的重心是大模型、低成本硬件、算力。希望做成能综合干活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机器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模型问题。

14、京东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百亿投入助力行业发展 。

15、特斯拉获批德州网约车牌照,为Robotaxi运营铺平道路。

行情回顾

晚报 | 8月11日主题前瞻

主题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