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8月6日,西班牙国防部发言人对外宣布,该国已放弃采购美制F-35战斗机,转而考虑欧洲本土战机。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国际关注。
荷兰海牙的北约峰会刚落幕不久,那场峰会被不少人称为“为特朗普量身定做”。北约秘书长吕特数月来带着欧洲盟友对特朗普频频示好,私信里的恭维话、公开场合的溢美之词,都是为了让美国继续留在北约框架内。毕竟特朗普对北约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多次质疑这个军事联盟的价值,还总说欧洲盟友在防务上依赖美国,甚至威胁要停止保护那些军费没达标的国家。
峰会上,32个北约成员国承诺到2035年把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提到5%,其中3.5%用在核心军费上,1.5%投到关键基础设施防护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宣言里还写了2029年要评估进展,确保目标能实现。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2029年正好是美国下届总统选举之后,这时间点选得颇为微妙。
特朗普对此很得意,觉得这是自己的功劳。可欧洲这边并不都买账。西班牙直接说达不到5%,最多只能到2.1%。斯洛伐克想自己决定怎么实现目标,比利时也觉得短期内大幅涨军费不现实。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狠狠批了西班牙,说要在贸易协议上让对方付出双倍代价。但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根本没法单独和美国谈贸易,这威胁听起来有点虚。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2024年的军费占比也才3.4%。特朗普却放话,美国不用遵守5%的目标,其他盟国必须做到。吕特还帮腔说美国“或多或少”达标了。这种双重标准,让欧洲盟友心里五味杂陈。
欧洲不少国家经济本就承压,特朗普搞的关税战更是让他们日子不好过。为了凑军费,有些国家甚至开始动社会福利和对外援助的钱,民众怨言不小。
这次西班牙放弃F-35,和军费分摊的争议脱不了干系。西班牙2023年就拨了62.5亿欧元买新战机,今年又计划新增105亿欧元国防开支。但这笔钱,西班牙打算大部分用在欧洲防务上,买美国战机自然就没了可能。
西班牙要替换的战机是F/A-18和AV-8B“鹞”式,前者2035年退役,后者2030年就到期,而且延长服役年限的方案早就被否了。原本F-35B是替换“鹞”式的热门选择,现在放弃,西班牙海军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可能暂时只能用直升机。不过他们打算让本国造船厂造新航母,以后或许能用类似法国“阵风”的非垂直起降战机。
空军方面,原本F-35A是首选,现在只能靠现有的“台风”战斗机,等欧洲的“未来空战系统”(FCAS)。FCAS由达索航空、空中客车和Indra Sistemas联合开发,预计2040年才能全面投入使用。“台风”战斗机也不赖,是空中客车、BAE系统和莱昂纳多这些欧洲公司联手打造的。
西班牙的态度很明确,在国防开支上,同意提到GDP的2%,但坚决不接受5%的目标。特朗普之前就因为这事儿怒批西班牙,还威胁加关税。可西班牙这次直接放弃F-35,选择欧洲货,无疑是在防务自主上迈出了坚定一步。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对此的回应是,军售是政府间的事,让美西两国政府来回应。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也没吭声。这种沉默,更凸显了这件事背后的复杂博弈。
北约峰会上,乌克兰议题被刻意淡化。泽连斯基只参加了晚宴,没进领导人会晤,和特朗普的双边会谈也不公开。峰会宣言里连乌克兰“入约”的事都没提,吕特之前说的“入约进程不可逆转”成了空话。
欧洲不少国家对特朗普的对俄立场和对乌支持力度很不满。虽然峰会宣言说集体防御义务“坚定如铁”,但特朗普说《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怎么遵守“取决于定义”。这种不确定性,让欧洲盟友心里发慌。
有消息说美国想把欧洲的军事重心转到中东,欧洲领导人大多预料到美军会撤走一部分。五角大楼可能几个月内就会公布相关决策。这无疑会让欧洲的防务压力更大,也可能促使他们更坚定地走自主防务的路。
西班牙放弃F-35,选择欧洲战机,表面看是一笔军购的取舍,实际上是北约内部矛盾的又一次爆发。军费分摊的分歧、对俄对乌政策的差异、美国影响力的变化,都在这件事里显露无遗。未来北约的走向,恐怕会因为这些不断累积的矛盾,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特朗普收到的这则消息,或许只是个开始。欧洲盟友在防务上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当他们不再一味依赖美国,跨大西洋关系会迎来怎样的变局,值得所有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