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一条宣传视频,称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冈市黄梅县”,此举引发一些安徽网友热议。该视频文案称“黄梅戏是国内五大地方戏曲之一,湖北黄梅戏派生出了安徽黄梅戏”,不少安徽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质疑:“安徽黄梅戏怎么成了湖北的了?”一些网友认为,这种表述忽略了安徽安庆黄梅戏的代表性和知名度。也有湖北网友表示,黄梅戏的源头确实在湖北,但其发展壮大主要在安徽安庆,两地在艺术风格和采茶小调上已有差异。针对这种争议,8月11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联系两地相关部门和剧团进行了求证。
湖北文旅发布宣传视频中的文案引发热议。视频截图
湖北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黄梅戏起源于黄冈市黄梅县、发展于安徽安庆市,这早有历史定论。2006年,湖北、安徽两地黄梅戏同时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网友们争这个起源其实没有意义,两个地方把黄梅戏剧种一起发扬光大就好了。”黄梅县黄梅戏艺术剧院的工作人员回应称,不参与起源争议,“我们专注做好自身工作就行了。”
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官网发文《“安徽皖剧团演员”证章的由来》,讲述“黄梅戏”三个字的来历。官网截图
记者在安徽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官网上看到,在文献史料《“安徽皖剧团演员”证章的由来》一文中记载:1952年,安徽代表团赴上海参加华东区小戏调演,申报调演材料时,在众多称谓中选用了“黄梅调”三字。同年,上海官方在评论调演活动时首次使用“黄梅戏”三字。从此,“黄梅戏”三字正式见诸于官方文书及报刊之中。
对此,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黄梅戏的起源属于学术之争,学界并无定论,也不宜定性。“我们不必纠结于此,当下的重点是传承和发展,把黄梅戏事业做好。网友的争议属于个人的行为,大家应该理性看待。”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他们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要求,“淡化起源争议问题,共同传承发展黄梅戏。”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该话题目前仍有人在网络上讨论,不少网友建议,相关部门在文化宣传中应更精准表述历史沿革,既尊重史实,也兼顾公众认知,以促进两地在黄梅戏传承上的合作与交流。
上游新闻记者 冯盛雍 实习生 汤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