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国际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

在这个特别的月份里,我们希望与公众一起走近阿尔茨海默病,多方位了解这一疾病。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早防早治,守护认知

阿尔茨海默病

当家中老人出现患病早期征兆时,应及早就医,早防早治。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早防早治,守护认知

阿尔茨海默病诊治建议

阿尔茨海默病诊治建议优先选择三级医院的神经内科或老年科。医生会通过“量表评估+辅助检查”综合判断病情,常见检查项目包括:

1、认知功能量表:通过“MMSE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oCA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等,测试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初步判断认知障碍程度;

2、血液检查: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 B12 缺乏、肝肾功能异常等可能导致“假性痴呆”的疾病;

3、影像学检查:头颅 CT 或磁共振(MRI)可观察大脑是否有萎缩,排除脑梗塞、脑肿瘤等其他脑部病变;

4、生物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大脑中阿尔兹海默病相关蛋白(如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提高诊断准确性。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早防早治,守护认知

要预防该远离哪些危险因素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是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据《柳叶刀》报告,大约45%的痴呆可通过干预可控风险因素得以预防或延迟。这些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1

生活方式

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

2

心血管疾病方面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

3

脑部损伤

脑外伤史。

4

精神心理状况

社交孤立、抑郁。

5

感官功能

中年期未矫正的听力下降、视力丧失。

6

教育水平

低教育水平。

虽然目前尚无绝对的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但大量研究证实,积极减少可控风险因素,可显著降低认知衰退风险,预防痴呆。建议从生命早期开始关注脑健康,构建“医防融合”的全程管理体系,尤其是以下5个方面。

1.坚持科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结合力量训练。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吸二手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坚果、鱼类和橄榄油,限制红肉、糖和加工食品。

3.加强认知训练:持续学习新技能(如乐器、语言等)、阅读、下棋、玩益智游戏,参加认知激活活动,保持大脑活跃。

4.积极参与社交:主动拓展新的社交圈,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维持良好人际关系,避免孤独,保持心情愉快。

5.主动管理健康: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保护听力。

阿尔兹海默病确诊后需启动“药物治疗+综合照护”方案。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行为症状,延缓病情恶化。

2、非药物干预:开展认知训练(如记忆游戏、语言训练)、音乐治疗、运动康复(如太极拳、散步)、心理疏导等特色服务,帮助患者维持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是“长期工程”,也需要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家属需为患者创造安全、熟悉的生活环境,同时耐心陪伴,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和焦虑感;部分社区也有提供“日间照护中心”服务,为家属减轻照护负担。

来源:健康中国、健康灵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