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8月13日,由天津市发展改革委主办、中新生态城管委会和市节能环保中心承办的天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经验交流会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举行。
会上,天津社会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王会芝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作报告;国家级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副主任刘心怡围绕零碳园区建设作报告;中新天津生态城发改局局长黄永浩分享了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并发布2024年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数据;此外,来自蓟州区、宁河区、津南区、西青区4个区的相关负责同志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园区的相关负责同志围绕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在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6月,中新天津生态城2024年GEP核算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核算结果量化评价了生态城开发建设以来2个跨越式转变:一是通过人工开发建设,生态产品从单一到多元,从最初的调节服务,拓展形成全维度生态产品体系;二是2024年生态城生态产品总值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11.2亿元,较开发建设之初增长近21倍。
蓟州区积极探索EOD模式,推进政企共建生态工程,重点打造春山里项目,通过“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完成矿区生态重塑,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发行生态保护类专项债券19个项目,使用债券资金69.1亿元,覆盖森林生态修复、于桥水库治理、湿地水环境质量改善等多个领域;连续三年组织完成了17.9万亩重点公益林森林保险投保,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填补了全市政策性森林保险空白。
宁河区高标准建成全市首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建成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举办七里海音乐节、国际轮滑公开赛等170余场赛事活动,2024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增长50%,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开展“生态金融”项目,盘活5.6万亩林地和1.93万亩水面增加财政收入17.94亿元;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探索打造出林下种植中草药、菌菇、花卉等项目,共种植5000亩中草药,预计每亩平均收益可达4000元;与中国人寿天津市分公司签署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绿色保险项目合作协议,更好构建起“绿色发展护绿水青山,改革创新护两山转化,生态修复反哺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津南区坚持“宜林则林、宜田则田、宜水则水、宜果则果”的原则,克服土地盐碱、地势低洼等不利因素,高质量完成造林绿化与更新补种、水系连通与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先后建成绿屏·八里湾、绿屏·辛庄湾、绿屏·咸水沽湾等多个大型生态节点,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6%,“蓝绿”空间占比达到65%。绿屏的增湿降温作用明显,有效阻止了“津城”“滨城”超大干岛和超大热岛的形成。
西青区第六埠村实现“渔光互补”太阳能发电,年均提供约1900万千瓦时绿电,可节约标煤0.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大大降低环境污染;水下养殖鲳鱼、鲫鱼、草鱼等淡水品种,并套养淡水虾,实现平均亩产1500斤,产值8000元,村集体年增收80万元;发展“蟹稻种养互补”,通过河流清淤、水利疏浚等措施,对河滩地实施可种植化改造,引进水稻新品种,套养螃蟹,实现蟹稻共生模式,目前水稻亩产超千斤、养殖稻田蟹4000余公斤,年均增收约122万元。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秉持“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理念,立足现有汽车装备制造、绿色石化、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支柱产业与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环保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绿色产业集聚度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初步实现区域绿色制造聚集示范效应,截至2024年底,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3家,近100家企业入选市级以上绿色制造名单。
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搭建子牙循环经济产业研究院、绿色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围绕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开展课题研究,科技研发投入累计达3亿元;拥有循环经济领域科技创新转化利用成果50余项,为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发挥天津市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作用,完成了塑料高值化利用和报废汽车拆解2个标准体系建设,并开展废钢、废有色金属碳减排方法学研究。
近年来,天津市一以贯之做好节能工作,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11.7%,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6.8%,均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目标;提升交通设施绿色化水平,2024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是2020年的3倍以上,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6.1%;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打造静海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滨海新区保税维修再制造、河东二手商品交易等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在津落户发展;打造绿色发展高地,中新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天津经开区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河西区、南开区、津南区、宁河区和天津经开区、滨海高新区建设市级碳达峰试点。
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杨毅东表示,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之年。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市有关部门和各区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全方位、全过程落实落细各项政策,强化组织实施保障,凝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加快推进美丽天津建设。(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