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南京照相馆》里
那些在战火中守护同胞的温暖瞬间
80年前的神州大地上
一群宁波人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救亡史诗
用算盘敲响抗日的节奏
用商船载起救亡的希望
用工厂守住民族的火种
他们是商界闻名的“宁波帮”
更是烽火中护佑同胞的守护者
今天是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
翻开宁大图书馆里泛黄的书页
那些宁波帮保护同胞 救护难民的细节
就像《南京照相馆》未曝光的底片
每一页都藏着跨越时空的家国温度
去读懂这份“商帮救国”的赤诚答卷
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的那一刻,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曙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歼灭日军150多万人,却也付出了 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总有一些身影格外耀眼 ——宁波帮。这群以“善经营”闻名的宁波人,在国难当头时,放下算盘拿起担当,用实业、捐款、救援,写下了属于他们的抗战传奇。
二
七七事变前宁波帮的爱国表现
1930 年的宁波江北外马路,商船往来、商铺林立,正是宁波帮商业版图的缩影,然而平静很快被战争打破。但宁波帮的爱国行动,比硝烟来得更早。
1930年宁波江北外马路
1.“不买日货!”
—— 从商场到战场的第一战
1931年7月的“万宝山事件”后,甬籍工商界人士蒉延芳提议不进日货之议案,这个议案得到一致通过。宁波籍实业家虞洽卿也明确提出抗日第一步应先从抵制日货办起,并应预筹准备金五百万元,至少应有二百万元,以为抵制日货时之必需费用。
“九一八”事变后,虞洽卿对蒋介石表示:不归还东北,不停止抵货。以三角牌毛巾击败日制毛巾而著称的三友实业社,在9月26日的《申报》上刊登“救国方案”,呼吁全国工业界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正是因为三友实业社抵制日货的活动,从而直接引起驻沪日军的嫉恨,被视为“排日”据点,而屡遭寻衅。
在抵制日货的同时,宁波帮进一步开展推销国货活动。宁波籍实业家还推出自己经营的优质国货品牌,诸如龙虎人丹、天厨味精、三星牙膏、西湖牌毛巾、双钱牌套鞋、鹅牌汗衫等。提倡国货、销售国货,这是人心所向。
2.“援十九路军!”
——“一二八” 沪战里的热血支援
19路军堑壕作业
1932年1月28日,日军袭击上海闸北驻军,狂轰滥炸上海城区,制造了“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19路军官兵,在蒋光鼐、蔡廷锴、戴戟指挥下奋起抵抗,英勇自卫。但是南京国民政府却态度保守,全国人民对南京当局让19路军孤军奋战的做法表示极大愤慨。宁波帮实业家虞洽卿、秦润卿、刘鸿生等联名致电南京,责问政府“对于悬沪孤军,有何援应方法?上海三百万市民,现几濒于绝境,置十九路军而不援,岂特弃我三百万市民。”呈现出对政府失望愤怒之情。
为了支持19路军抗战,宁波帮实业家身先士卒,以实际行动支持前线的抗日将士。镇海商人金芝轩激于爱国义愤,以他创办的“四达公司”库存材料,为19路军赶制并捐赠钢盔2万顶。定海人周祥生调用公司大批车辆义务支持19路军。
3.“不能让同胞无家可归!”
—— 难民救援里的温情
“一二八”战役爆发后,战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甬商迅速承担起救济难民的社会责任。1932年2月4日,《申报》刊登宁波同乡会募集救济金启示,呼吁同乡“慷慨输助”。
为担当社会责任,宁波帮开展大规模的难民救援活动。“一二八”事变三天后,宁波同乡会以“甬籍难民众多”,商由太古洋行租定轮船4 艘,自2月1日起,每日往返沪甬“以资遣送回籍”。鉴于旅居闸北一带的宁波人较多,宁波旅沪同乡会设收容所于四明公所,以保护避难的甬籍同乡,三四日间,收容五百余人。一面奔走设法,于沪甬航线常班外,每日加添“万象”“图南”等10多艘轮船,援载难民三四万人之多。
宁波帮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又继续开展难民救济。1937年8月19日,宁波旅沪同乡会在《申报》发布《急募救护捐公告》以救护难民。宁波帮在淞沪战争爆发后,秉承救助同乡的一贯宗旨,迅速建立难民救济组织。“八一三”期间、宁波旅沪同乡会先后在四明公所、定海会馆、宁波实业银行、慈乐里等处建立了14个难民收容所,收容援助了涌入租界的8万多名难民,并免费向他们提供食宿医疗。
据1937年11月6日《申报》记载,甬商自8 月14日起至11月5日救护事业结束,近80天的时间里,救护难民数十万,仅遣送甬籍难民达16万人。
4.捐飞机!让 “宁波号” 冲上云霄
在抗日期间,为加强空中战斗力,宁波帮还募捐购置“宁波号”等飞机,以资抗日。天厨味精厂等企业出资购买2架飞机。1933年9月9日,中国航空协会新到“沪商” “沪工” “沪校” “宁波” “沪童军”等5家飞机,在上海虹桥机场举行命名典礼,宁波旅沪同乡会、上海市商会等团体,联名致函航空协会,请在各机上漆印“不供内战”四字,并不得将字抹去。
宁波帮近代以来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闻名。他们通过同乡会等组织凝聚力量,将商业资本转化为抗日资源。这一行动凸显了地方商帮在民族危机中的社会责任感。
三
七七事变后宁波帮的爱国表现
虞洽卿(1867一1945)
宁波镇海(今慈溪市龙山镇)人
1.虞洽卿与“上海难民救济协会”
虞洽卿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宁波商帮领袖、金融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曾长期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等职。抗战爆发后,他发起成立“上海难民救济协会”,组织大规模难民救助工作。
1938年9月20日,上海国际红十字会通过决议案,决定停止难民救济工作。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在没有完全解决难民问题的情况下终结,导致沪上难民的直接救济遭到中断。为使难民的救济工作能够正常运作,各慈善团体请求虞洽卿出面筹划救济办法,以虞洽卿为主导的“上海难民救济协会”诞生。
1938年10月,虞洽卿参与组建“上海难民救济协会”,方椒伯任副秘书长兼劝募主任,热心奔走,不辞辛劳,经手募集捐款1000余万元,接济难胞万余人。他的募款方法,除直接向人劝募外,有请各商店售款抽成,还请名票、名伶演剧者,或请明星、舞星客串者,以及运动健将、踢球者、北里名花清唱者等宣传奔走支持。累计设立收容所20余所、难民医院两处,先后收容难民80万。
2.方液仙创办伤兵医院
方液仙(1893-1940)
宁波慈溪(今镇海区骆驼街道)人
方液仙早年通过创办中国化学工业社(生产“三星牌”牙膏、蚊香等),致力于振兴民族工业。抗战爆发后,他超越实业家的身份,直接投身救亡,将资源用于支援前线,使“实业救国”理念得到升华。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方液仙义无反顾,出资创办了大规模的伤兵医院,组织一部分员工从前线运送伤兵和进行联络工作。方液仙积极支持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爱国进步团体“益友社”,担任名誉理事,为该社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他出资在上海创办伤兵医院,免费收治抗日受伤将士,弥补了战时公立医疗资源的不足。这种无私援助体现了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超越了阶级或商业利益。
3.刘鸿生、胡西园:把工厂搬到大后方,留住工业火种
日军对上海的两次进攻以及其后长达八年的占领,对上海的民族经济打击巨大,其中尤以“八一三”之战破坏为巨。沪东、杨树浦、闸北等当时民族工业集中地区,恰成战场,几乎夷为平地。就全市而言,四分之三的工厂被毁,损失高达30亿元。作为上海主要民族经济集团的宁波帮,其损失是极大的。于是宁波帮部分企业家响应政府进行工厂内迁。
例如刘鸿生秘密安排了上海章华毛纺织厂的拆迁工作,先后在重庆、贵州、兰州等地兴办了华业火柴厂、中国火柴原料公司、中国毛纺织厂、西北毛纺织厂、贵州水泥厂、建成水泥厂等企业,为后方工业建设作出了不小贡献。上海亚浦耳电器厂被毁后,胡西园在四川积极兴建了亚浦耳灯泡厂、热水瓶厂、玻璃料器厂、制革厂、化工厂等八个工厂。竺梅先在工厂被日军侵占的情况下,在昆明兴办了云丰造纸厂,参加后方建设。
日军的侵略不仅使宁波帮的经济遭受重创,也使甬帮自身分化离析。抗战结束后,宁波帮在上海虽有恢复发展,但同战前的鼎盛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本期特藏资源推荐,精选五本宁波帮特藏图书,有助于读者了解更多宁波帮支援中国军民抗日的历史细节和动人故事。谨以本期推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01
《〈申报〉宁波旅沪同乡社团史料》
(上、下)
孙善根执编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9年
索书号:C232.553/SSG/1,C232.553/SSG/2
馆藏地:真诚馆特藏(宁波帮特藏五层北)
孙善根的《〈申报〉宁波旅沪同乡社团史料》是一部扎实的史料整理著作,虽以资料汇编为主,但因其权威性和系统性,成为研究宁波商帮、上海移民社会、近代同乡组织的重要工具书。对于关注经济史、社会史、经济史、城市史的学者而言,该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后续研究可在其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分析或比较研究,以进一步揭示近代中国民间社会的运作逻辑。
02
《三北虞洽卿》
华长慧主编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
索书号:K825.38/YQQ.H
馆藏地:真诚馆特藏(宁波帮特藏五层北)
宁波帮的崛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奇迹。与晋商、徽商相比,宁波帮具有历久弥新、长盛不衰的特点,使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感到新奇。虞洽卿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在宁波帮中是显而易见的。书中虽然对宁波帮的形成、发展没有专门的文字描述,但从虞洽卿的思想脉络和行为方式上,不难发现宁波帮成长的轨迹。大量的资料表明,虞洽卿和其他宁波帮人士一样,回应那个时代的竞争绝非被动应付,而是带有浓重的近代化倾向,伴有明显的自强奋进、振兴经济的民族主义色彩。
03
《刘鸿生企业史料》(上、中、下)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索书号:F129.5/2133-2
馆藏地:真诚馆特藏(宁波帮特藏五层北)
《刘鸿生企业史料》是一本工具书,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包括第一编的5章,所载为1911至1931年间刘鸿生买办和商业资本的积累及其向民族工业资本转化过程的史料。中册包括第二编的5章,所载为1931年至1937年间刘氏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经营上遭到困难的史料。下册包括第三编的3章和第四编的4章,所载为1937至1949年的史料。
04
《追忆商海往事前尘:胡西园回忆录》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胡西园著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
索书号:K825.38/HXY.Q
馆藏地:真诚馆特藏(宁波帮特藏五层北)
胡西园,中国电光源工业创始人。浙江宁波人,生于1897年。1921年在上海试制电灯泡成功,1923年创办中国第1家灯泡厂。曾任迁川工厂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华工业联合会理事长。1945年参与创办民主建国会并任常务理事。1981年病逝,享有“灯泡大王”和“中国爱迪生”之誉。
《追忆商海往事前尘:胡西园回忆录》写成于1963年,1979年又进行了加工整理。期间辗转流传,时有散失,幸得各方有识之士爱护保存有加,方得以面世。本书除了附录,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创业、图存、崛起、西迁、东归。
05
《抗战大后方宁波帮资料:以陪都重庆为中心》
宁波帮博物馆编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年
索书号:C232.553/NBB
馆藏地:真诚馆特藏(宁波帮特藏五层北)
《抗战大后方宁波帮资料:以陪都重庆为中心》汇集抗日战争时期宁波帮人士在大后方办厂支持抗日的史料。全书共三部分,实业篇、社团篇、文献与研究篇。重点将近代宁波帮主要人物余名钰、胡西园、刘鸿生、虞洽卿等人和几大同乡团在重庆的事迹进行了完整的梳理。
参考资料:
[1]乐承耀:《宁波帮与抗日战争》,《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5期,第10-18页。
[2]曹峻:《上海宁波帮的抗日救国活动》,《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1期,第115-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