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布丁

西安将全面暂停网约车“一口价”“特惠单”?

据红星新闻报道,一份落款为西安市交通运输局的通知,近日在网上流传。通知要求,从8月19日0时开始,全面暂停“一口价”“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活动,严禁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恶意压价行为;调整运价必须提前征求驾驶员意见建议,向行业管理部门报备并履行公示程序后方可实施。

西安市交运局相关工作人员对此表示,文件属实,目前确实正计划逐步落实,督促各个平台按照文件执行。

西安并非首个叫停网约车“一口价”和“特惠单”的城市,此前已有多个城市出手整治过。但这能改变网约车内卷的生态吗?司机和乘客都能从中受益吗?

相较于网约车的正常计费体系,“一口价”“特惠单”采用的固定价格,通常要低上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多。按之前某些平台的说法,“一口价”“特惠单”没有任何额外的服务,所以价格优惠。

大多数乘客也不需要啥额外服务,同样的距离可以少付点钱,有啥理由不选择“一口价”和“特惠单”呢?上周末几个朋友来我家吃饭,临走时打车回家,一位距我家20来公里的朋友,只勾选了“特惠快车”。因为正常打快车要40多元,特惠快车只用30元。在价格面前,她不介意多等会,反正只是个交通工具。

西安叫停一口价,网约车低价内卷的根源是什么

而平台为了抢占客流,也会多上“一口价”和“特惠单”。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共有389家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如此激烈的竞争下,很多平台都把“一口价”“特惠单”当做吸引客流的手段。

相比乘客获得了实惠,平台拉来了客流,司机成了最受伤的一方。

“一口价”和“特惠单”带给他们的现实困境是,跑一单基本赚不了几个钱,如果遇上比较严重的堵车,这单可能白跑了,甚至要倒贴。可若是不接,按平台的派单策略,他可能接不了几个正常单,收入大幅下滑。

长远看,一味地低价竞争,对各方都是损害。现在各行业都在倡导反内卷,网约车行业也不例外。可取缔“一口价”“特惠单”,就能增加司机收入,改善行业内卷现状吗?

其实早在两年前,各地就有网约车司机向有关部门反映,“一口价”“特惠单”不但破坏了市场运价体系,也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比如价格固定后,有司机为了多跑单,会想方设法尽快到达目的地、结束订单,会导致超速超车、抢黄灯等各种行为,大大提高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彼时杭州、石家庄、合肥等多地的主管部门,曾陆续下发过文件,或者约谈平台,要求取缔“一口价”“特惠单”,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但这并没有改变网约车行业的内卷现状,“一口价”“特惠单”仍大量存在。即便遭到取缔,平台仍可以用“惊喜价”之类的其它名称,绕开监管,参与低价竞争。

“一口价”“特惠单”普遍存在,说到底,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西安叫停一口价,网约车低价内卷的根源是什么

我国有多少网约车司机?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截至2024年10月31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748.3万本。实际跑网约车的司机可能更多,除了不合规的“黑车”,还有很多一辆车两三个人轮流跑的情况。这个数据放到今年,恐怕只多不少。

事实上,近两年已有多地发布过网约车运力过剩的提醒。有些地方的日活车辆、司机、总订单量都有所增长,但平均到每个司机身上,订单量和营收却都在下滑。还有的城市每天剩余运力超过1万辆,半数司机日均订单不足10单。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司机涌入网约车行业,或在这个行业内坚守,这是平台敢于用低价订单绑架司机的底气。反之,如果司机用脚投票,大量退出这个行业,平台为了留住人,就不敢为难司机。

这并不是说,行政手段毫无必要。就在几天前,滴滴、曹操出行、T3出行等多家平台,相继发布了降低司机抽成的通知。其中滴滴和T3都将最高抽成降低至27%,曹操出行则降低至22.5%。平台愿意让利司机,当然是好事,但基于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各个平台对市场份额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短期内很难摆脱低价竞争的策略,随着企业盈利空间的缩窄,这种让利能持续多久,有待观望。

说到底,消费者不一定非要坐网约车,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很多人荷包越来越瘪,平台靠“一口价”和“特惠单”留住乘客,某种程度上也是无奈之举。让司机承受过多,确实不利于行业生态,也容易破坏乘客体验。有关部门在尊重市场规则的前提下,规范行业生态、引导平台合理竞争,确有必要。但网约车内卷的根源,不是平台的贪婪和无序竞争,而是大众消费习惯的转变和司机的饱和。后者不改变,卷低价的局面就很难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