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基斯坦空军发布的一则歼 - 10CE 战斗机座舱揭秘视频,在军迷圈引发热烈讨论。镜头之中,这款中国研制的先进战斗机,其显控系统彻底摒弃传统机械仪表,以 “一平三下” 的全玻璃化布局,将空战数据、飞机状态等关键信息清晰直观地呈现在飞行员眼前。对关注中国战机发展的群体而言,这次座舱细节的公开,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 “亮相”,更揭开了当初歼 - 10CE 打动巴基斯坦空军的关键密码 —— 在实战场景中,一套好用、实用的显控系统,往往比纸面参数更能决定战机的实战价值。

飞机座舱的显控系统,堪称 “飞行员与战机之间的核心桥梁”,其设计优劣直接影响飞行员的判断效率、操控精度,甚至关乎整个任务的成败。所谓 “全玻璃化” 座舱,核心在于用电子显示器取代传统机械仪表,借助计算机对航电数据进行整合处理,让原本复杂繁琐的空战信息变得清晰易懂、一目了然。这一 “玻璃座舱” 概念,正是上世纪 80 年代第四代战斗机转型时期的关键技术突破,为现代空战模式变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首次亮相!巴空军歼 - 10C “全玻璃化” 座舱曝光,眼神即可 “锁定” 敌机

20 世纪 80 年代后,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第四代战斗机逐渐向多任务、多用途方向转型,机动性能大幅提升,航空电子系统也日趋复杂。为应对这一变化,四代机座舱开始广泛采用电子显示仪表,通过计算机控制与多路数据总线传输技术,将平视显示器(HUD)与多个多功能显示器(MFD)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设计具备极高的灵活性,可实现 “一表多用”,能根据不同任务需求按需显示各类信息,极大提升了座舱的综合效能。

以具体功能为例,平视显示器能让飞行员在空战、起降等关键阶段始终保持平视姿态,无需频繁低头查看仪表,有效减少了注意力分散;多功能显示器则整合了原本分散在多个机械仪表上的功能,既简化了座舱布局,又能为飞行员提供辅助决策信息,降低人为操作失误的概率。再搭配电传控制、“手不离杆”(HOTAS)等先进技术,飞行员的操作效率得到质的飞跃,这也成为第四代战斗机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首次亮相!巴空军歼 - 10C “全玻璃化” 座舱曝光,眼神即可 “锁定” 敌机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战斗机标杆,歼 - 10 系列的显控系统从诞生之初便紧跟国际先进标准,且始终围绕实战需求不断迭代升级。早期的歼 - 10A 采用 “一平三下” 的经典布局:仪表板顶部配备折射式平显,下方是正前方控制板,左、中、右三个多功能显示器分工明确,驾驶杆位于座舱中央,初步实现了座舱的 “玻璃化” 转型,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到了歼 - 10B 战机阶段,改进重点更聚焦于提升飞行员的实际操作体验。折射式平显升级为全息衍射平显,显示效果更清晰、视场范围更大;多功能显示器尺寸扩大至 20.3 厘米 ×30.5 厘米,形状从正方形调整为长方形,安装位置也优化至仪表板两侧及下部。更大的显示面积有效减轻了飞行员的视觉负担,避免其在多个小屏幕间频繁切换注意力,操作便捷性显著提升。

如今的歼 - 10C 战机(出口型号为歼 - 10CE),其显控系统完成了一次 “细节制胜” 的重要升级。一方面,衍射平显性能进一步增强,可与头盔综合显示器(HMD)实现无缝协同。巴基斯坦空军为歼 - 10CE 配备的 “苍蝇盔”,是中国研制的第二代先进头盔显示器,技术水平与美国联合头盔提示系统(JHMCS)不相上下,真正实现了让飞行员 “看哪打哪” 的战术需求,仅凭眼神即可完成对敌方战机的 “锁定”。

首次亮相!巴空军歼 - 10C “全玻璃化” 座舱曝光,眼神即可 “锁定” 敌机

另一方面,正前方控制板在保留按钮操作的基础上,新增了一块小尺寸显示器,专门用于航点设置、数据输入和平显模式调整。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改动,实则精准解决了飞行员的操作痛点 —— 以往需要多步操作才能完成的功能,如今通过这块小屏幕即可快速实现,不仅节省了操作时间,还大幅降低了操作失误概率,堪称 “小改进带来大提升” 的典型案例。

从功能分工来看,歼 - 10CE 座舱左侧显示器负责呈现飞机及武器系统信息,右侧显示地平仪与飞行数据,正下方则是尺寸更大的雷达和数据链态势图。清晰的画质、合理的布局,让飞行员能够快速掌握战场全局,态势感知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为实战中的决策与操作提供有力支撑。

从当前技术水准评判,歼 - 10C 战斗机的显控系统已完全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不过,若要针对海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优化,仍有两个可行方向。其一,采用高度综合化的大屏幕显示器,将多个小屏幕的功能整合,进一步简化操作流程,但此举会导致成本相应增加;其二,将驾驶杆与油门杆改为 “侧杆” 设计,腾出座舱中央空间,扩大飞行员的下视范围,更便于操作大屏幕。不过,这类改进大概率不会应用于解放军自用型号,更多是为了适配不同国家空军的使用习惯,提升出口竞争力。

回顾歼 - 10 系列战斗机的发展历程,从歼 - 10A 的初步 “玻璃化”,到歼 - 10C 的全玻璃化显控,再到如今歼 - 10CE 在国际市场上击败 “阵风” 等知名机型、斩获订单的耀眼战绩,这款战机的蜕变背后,是中国航空电子技术持续突破的坚实步伐。而歼 - 10C 并非中国战机显控系统发展的终点,歼 - 16 战机的一体化大屏、歼 - 20 的隐身化显控布局、歼 - 35 的舰载适配设计,每一款新型战机的显控系统都在不断刷新行业标准,引领技术潮流。

这不仅仅是战斗机先进座舱系统的迭代升级,更是中国航空工业从 “跟跑” 国际先进水平,到与世界 “并跑”,再到部分领域实现 “领跑” 的生动缩影。每一块更清晰的显示屏幕、每一次更便捷的操作优化,都蕴含着中国军工打磨细节、追求实战的硬核态度,也让世界真切看到了中国战机的真正实力与发展潜力。